。”
【译文】做学问的人,要有一片兢业的思想,还要有一个潇洒的胸襟。如果只知一意拘束刻苦,就是毫无生气而缺少生机,哪里能够造福万物。
【评析】一位读书人,对于学习要能兢业,这是努力尽本分的表现;言行不受世俗拘束,则是保有本真的结果。这两者是跻身社会应先具有的条件。不兢业则学问不真实,没有脱俗的修养,则一踏入五光十色的社会,就很容易迷失自己,受到社会不良习性的感染。其实,引此为鉴的并不限于学校里的学生,所谓“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任何一位置身社会的人,都必须做到这两点。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真廉①无廉名,立名②者正所以为贪③;大巧④无巧术⑤,用术者乃所以为拙⑥。
【注释】①真廉:真实的洁行。高洁的行为曰廉。②立名:树立声名。③贪:贪求、多欲。④大巧:至高无上的聪慧。聪慧、伶俐曰巧。⑤巧术:技能。巧、术,皆作技能解。⑥拙:愚笨乏称。
【译文】真实的洁行没有洁名,树立声名的人正好在表现他的贪求,最聪慧的人没有巧术,卖弄巧术的人正好在显露他的愚笨。
【评析】其实好名并非坏事,人都有荣誉之心,荣誉就是“名”;问题是在有人为了树名,不顾廉耻,不择手段。所以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当然不能成名。其次,技能乃是人所赖以求生者,更非坏事,问题在于自以为聪明的人到处拿来炫夸卖弄,如此技能就不能用于正途。
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欹器以满覆①,扑满以空全②。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③,宁处缺不处完④。
【注释】①欹器以满覆:欹器,倾倚易覆之器;注满水即覆,半水则端立,古代人君多置右侧以为警惕。②扑满以空全:扑满,一种存零钱之容器,钱一投进即不能取出,投满后乃破而取钱,故曰扑满以空全。③居无不居有:老子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又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④处缺不处完:是说宁愿欠缺些也不求完美。
【译文】欹器因为装满了水而倾覆,扑满因为空虚而获得保全。所以,一位君子宁愿居于无争的地位,也不居于有争夺的场所;宁愿处身欠缺些,也不求处身完美。
【评析】世间事物原是一正一反相对立,做人能够谦虚处于让的地位,则他人也同样谦让相待,并更加尊敬,如此一来是欲谦让而反得“敬”。反之,如果凡事务求极限,处于争的地位,则他人未必能服,未必能服必争;一场相争之后,本身就是占优势,也多少必有损害。如此一来,就是欲求满而反招损。
名利总堕庸俗意气终归剩技
名根未拔①者,纵轻千乘甘一瓢②,总堕尘情③;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④,终为剩技⑤。
【注释】①拔:除去。②一瓢:一瓢之饮,指清苦的生活。论语雍也篇:“一笔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尤,回也不改其乐。”③尘情:即俗情。④万世:言其久远。⑤剩技:多余的伎俩。
【译文】名利的念头不能除去的人,纵然能看轻富贵甘于清苦的生活,还是要堕在世俗的情境;外来的影响不能在心中加以融解的人,虽然能泽被四海利沾万年,到底是多余的伎俩。
【评析】名利之念没有去除,自然随时都会去追求名利,纵然再怎么标榜清高,退隐山林,也不过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唐代虏藏用有心功名,却隐于京师附近的终南山,在很快获得召用入仕时,竟毫不隐讳地指着终南山说:“此中大有佳趣。”使得后人有“终南捷径”之说。至于客气未融,摆脱不了世俗的功利观念,虽仍“泽四海利万世”,也不是出于真心,这种作为,能有多大意义?
心地须要光明念头不可暗昧
心体光明①,暗室②中有青天③;念头暗昧④,白日⑤下有厉鬼⑥。
【注释】①心体光明:思想的本源光明正大。②暗室:隐密不为他人所窥见之处。南史阮长之传:“一生不侮暗室。”③有青天:有清朗之光辉;青天,喻人之清朗。④暗昧:不光明。⑤白日:白天。⑥有厉鬼:有恶虐之鬼。
【译文】思想的本源光明正大,在暗室之中也有白日的光辉;心中的想法不光明,在白日之下也有厉鬼缠身。
【评析】发于内者一定形于外。一个人念头光明正大,表现在言行举止上的,不只自在不伪,更有容光焕发的感觉。而念头龌龊邪恶,其人不只言行举止鬼鬼祟祟,就是神态方面也显得相当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