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表示定力足够,可以在现实世相中保住本性,并没有什么特别可以夸耀之处,何况恬淡与否要别人自动承认才是宝至名归。而兼善天下乃处世的分内事,只要是人,都不能免于外物的诱惑,自己不能去影响别人不要太过竞逐也还罢了,凭什么再去憎恶别人?
广狭长短由于心念
延促①由于一念,宽窄②系之寸心。故机闲者③,一日遥于千古;意广者④,斗室宽若两间。
【注释】①延促:即长短的意思,在此指时间而言。②宽窄:指所处空间的宽窄。③机闲者:是说忙里偷闲的人。机,活作动用。④意广者:心胸宽广的人。
【译文】时间的长短,乃是由于各人一念之间的想法;所处空间的宽窄,完全系于内心的感觉。所以能忙里偷闲的人,一日的时间比千年还长久;心胸宽广的人,住在斗室之中也觉得有如天地般的宽阔。
【评析】“想要什么有什么”,心确实是每一个人的主宰。心如果放得宽平,到处海阔天空,如果认为百年千秋,则事事从容有余。我们四周不乏一种整日在唉声叹气中度过的人,若说世界不可爱,人生不乐观,正是自己一念之间。明白这些,大概就可以知道存心在做人过程中的地位。
栽花种竹心境无我
损之又损①,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生②;忘无可忘③,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④。
【注释】①损之又损:减少再减少,指把物欲减少到最少的程度。分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②乌有先生:指没有一切物欲私念的心态。乌有,何有。③忘无可忘:忘记不能忘记的事,指人已到达忘我的境界。④白衣童子:在此借以指人之忘情。
【译文】物欲减少到不能再减少,每天栽花种竹,那么一切烦恼就完全没有。忘记不能忘记的事情,每天焚香煮茗,那么就不会再问哪来外物了。
【评析】这并不是要人完全除去一切物欲,忘掉一切事情,每天只管栽花种竹,焚香煮茗,而是教人无论如何,每天必须使身心获得相当调节。因为,人每天要为现实生活而辛劳,如果长久过这种机械生活,身心一定不能平衡,一旦不能平衡,就会产生偏失的思想,把“我的一切”看得太重,不复有灵明的本性。所以,人的身心一定要随时调节,尽量抵低我执。
知足则仙凡路异善用则生杀自殊
都①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②,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③,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注释】①都:凡,汇,表性态。②仙境:谓景物幽静,尘气不扰之地也。宋之问文:“仿佛入神仙之境。”周必大诗:“康芦第一推仙境。”③总出世上因:总,结也;因,事物之起源。
【译文】对呈现在眼前的事物,能知足就是处身仙境,不能知足就是处身凡境;归结天下事物的起源,能善加运用就处处充满生机。不能善加运用就处处都是危机。
【评析】人要满足眼前的事物,同时要懂得善加利用。外物的追求永无止境,一旦堕入物欲之中,为求取外物而必须活动的心力,也就随着无穷尽的事物而“无穷尽”了,而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心力能够保存,并用在本性的修持上,所以当然“仙凡路异”。至于“善用则生,不善用则杀”,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守正安分远祸之道
趋炎附势之①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②之味,最淡亦最长。
【注释】①趋炎附势:即趋炎赴势,喻攀附权贵也。宋史李垂传:“焉能趋炎赴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②栖恬守逸:安于恬淡,守住安闲;喻人格完美。栖,息止,引作“安”解。
【译文】阿谀权贵所带来的灾祸,很惨也很快;安于恬淡守住安闲的趣味,最平淡也最长久。
【评析】人必须坚守人格。一个人如果没有人格,不知羞耻为何物,不但本身不像个人样,更不会被别人当做人看待;不被当人看待,那么任何损伤性命的祸事很快就会到来。相反地,一个人如果有所为有所不为,始终坚守人格,守为清贫不为浊富,虽物质生活或不很富裕,但本身已是俯仰无愧,连鬼神都不敢前来。这种生活固然没有“刺激”,但至少能保一辈子平安无忧。
与闲云为友以风月为家
松涧边①,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②;竹窗下,枕书高卧,觉时月侵寒毡③。
【注释】①松涧边:长满松树的涧旁。涧,两山中之流水曰涧。②云生破衲:云雾萦绕者破旧的衣袍,喻得生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