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役,自然可乐。这中间的差别,仅在一念之间;人完全掌握主动,可惜却又有一些人拱手让给外物。
心月开朗水月无碍
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①,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
【注释】①空明:苏轼赋:“击空明兮逝流光。”谓月映于水,生光明也;在此则喻人之心胸有如月光映照之明朗。
【译文】胸中没有半点儿物质上的欲望,欲念就如同雪被炉火所溶、冰被阳光所消一样;眼前自然呈现一片空旷明朗,就时时觉得明月高挂青天,月影映在水波中。
【评析】周敦颐曾说:“无欲则静,静则明。”陶觉也说:“非遣其欲,其心不静;必澄其心,而神自清。”可见欲望淡薄便心地轻松,心地轻松便事理明白;否则欲望太过了,心神便昏蔽以义理不明。
“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生祸乱)。”《礼记》上这段话拿来一起同看,则无欲之厚生明矣。
野趣丰处诗兴自涌
诗思在灞陵桥①上,微吟就,林岫②便已浩然③;野兴在镜湖曲④边,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
【注释】①灞陵桥:即灞桥,在陕西省长安县东,桥横灞水上,古人多于此送别,故又名销魂桥,历代屡经修建。②林岫:林,山林;岫,**。③浩然:广大貌。④镜湖曲:镜湖曲折之处。按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县南,一名鉴湖,又名长湖,唐玄宗赐秘书监贺知章镜湖一曲,故又名贺监湖,宋熙宁后,湖渐废为田。镜湖,在此可作泛指湖解。
【译文】作诗的灵感在霸陵桥上,只要略起诗兴,山林**就都有广大题材;大自然的趣味在镜湖曲折处,当独自前往时,山川景物自然相映成趣。
【评析】“大块假我以文章”,告诉人日常胸中要有大自然之趣。大自然最是有情,你要山水,就有山水,你看它是诗画,就是诗画;水光山色,春花秋月,本无常主,惟有心者得之,在劳碌的现实环境中,不妨敞开胸襟,一竿风月以寄尘心劳神。
见微知著守正待时
伏久①者飞必高,开先②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③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注释】①伏久:隐藏得久。②开先:开放得早。先,早也。③蹭蹬:失势貌。文选木华海赋:“或乃蹭蹬穷波。”注:“蹭蹬,失势之貌。”
【译文】隐伏得久的鸟一定飞得高,盛开得早的花凋谢得也早。知道这个道理,就可以免去失势的忧虑,可以消除躁急求功的念头。
【评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做人本来就应如此。任何有心于用世的人,都必须先充实自己;本身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正表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不努力专心再作充实,而必欲强出,结果将因能力不足,识见不周,处处债事失机,举步艰难。
森罗万象梦幻泡影
树木至归根①,而后知华萼②枝叶之徒荣;人事至盖棺③,而后知子女玉帛之无益。
【注释】①归根:即落叶归根,在此则指枯朽。②华萼:华,即花;萼,花瓣的最外部。③盖棺:人死曰盖棺。
【译文】树木到了枯萎,然后知道花朵枝叶的荣茂是徒然的;生命事业到了死亡,然后知道众多的子女玉帛是无益的。
【评析】凡事要看得开,不要斤斤计较眼前的事物。时序一到春天,百花争妍,到处一片繁华景象,然而不必好久时间,随着满地落英,大地复归沉寂。这在一般人看来,不过是自然景象,但在哲人眼里,则领悟了造化警示之心。因此,名位财富,不过是过眼云烟,人必须追求的是生命中的精神意义。
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真空①不空,执相②非真,破相③亦非真,问世尊④如何发付⑤?在世出世,徇欲⑥是苦,绝欲亦是苦,听⑦吾侪善自修持。
【注释】①真空:佛家语,谓超出一切色相意识之界也,众生由迷真空而受幻色,菩萨因修般若慧观,照了幻色,即是真空。楞严正脉:“馋闻般若者,便说真空,却乃闭目悬想摇动之法尘,不知目前廊然不动之见性,正是真空道源。”②执相:佛语,执守物相的意思。③破相:破除物相的迷惑。④世尊:佛之尊号。天上人间所共尊,故称曰世尊。十六国春秋曰:“佛号世尊,国家所奉。”⑤发付:指解说。⑥徇欲:舍命以求身外之物的欲望。徇,通“殉”,舍命以追求身外之物曰欲。⑦听:任、任凭的意思。
【译文】超越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