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序
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嬉嬉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佘识字晨人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猾拙、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童缮为存之,题曰“围炉夜话”。但其中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词芜,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不足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则幸甚。
咸丰甲寅二月既望王永彬书于桥西馆之一经堂
诗书传家久,孝悌立根基
【原文】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弟立根基
【注释】性命:安身立命的根本。弟:同“悌”。
【译义】读书人必须以诗书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为人要从孝悌上立下基础。
【评析】只有知识,虽能有益社会,毕竟缺乏生活情趣;只有情趣而知识不足,则无法服务社会,二者总以并重为佳。《诗经》是生活的记载,《书经》是历史的记录,前者属生活的情趣,后者为知识的累积,所以,古人将《诗》、《书》列于经书之首,视为必读的课业。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人性本善,无邪即是善。安身立命之本在于扬善弃恶,《诗》既无邪,《书》也无邪,故能成为读书人处世的根本。孝是“顺事父母”,悌是“友于兄弟”。能顺事父母则为人必不致违法犯纪,重恩而不背信;能友于兄弟,则为人必善与人处,重义而不忘本。“孝”字推广则为敬事一切可敬者;“悌”字推广则爱护一切可爱者。做人由最基本的孝悌做起,自然能逐渐推广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仁境界。
德泽太薄好事未必是好
天道最公苦心不负苦心【原文】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
【注释】德泽:自身的品德和对他人的恩泽。自矜:自以为了不起。
【译义】自身品德不高,恩泽不厚,即使家中有好事降临,未必真是幸运,得意的人哪里可以自认为了不起呢?上天是最公平的,人能尽心尽力,一定不会白费其心,做好事的人尤其要有自信。
【评析】好事降临,往往由有德者居之。如果已身之德不及,且于他人无恩,那么有好事降临,未必真是好事,可能在背后隐藏着什么祸苗。因为事起无由,必有不正当的理由在支持,若坦然接受,很可能牵连入祸事中。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在受到突如其来的好运时,往往会自问,到底自己有何德而能居之?如果找不出理由,则不免惶恐,因为是福是祸尚且不明,哪里还敢以此自矜呢?
天道无非一个“理”字。虽说人事无定,是一个变数,然而也正因为它是一个变数,才可以改变和掌握。一件事的开始,往往万事不足,照佛家的讲法是因缘不聚合,然而事在人为,只要能下苦心,尤其是行善积德,因缘自然会凑齐的。为善最怕没有信心,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有其阻碍,没有信心怎么会成功呢?连武训那样的乞丐都能够兴办学校,天下还有什么善事不可为呢?只怕没有这个恒心啊!
澹如秋水贫中味,和若春风静后动
【原文】余最爱《草庐日录》有句云:“澹如秋水贫中味,和若春风静后功。”读之觉矜平躁释,意味深长
【注释】澹:同淡。矜:苦,怜。躁:烦躁。释:解除。
【译义】我最喜爱《草庐日录》中的一句话:“贫穷的滋味就像秋天的流水一般澹泊,静下来的心情如同春风一样平和。”读后觉得心平气和,句中的话真是含意深远而耐人咀嚼。
【评析】秋水淡而远,反觉天地辽阔,贫中的滋味大致如此,因为本无所有,于万物不起执著贪爱,心境自然平坦。不像富贵中人,宛如池塘百花喧闹,反生烦恼。秋天可见万物凋零之态,至此方见富贵如繁花总不长久。能不于春夏起执情,方能见秋水之美。如此才知天地万物全是平等。富贵与贫穷,便如夏塘与秋水,对于天地而言并无偏爱,人心自不平等罢了。
静可以澄涤万虑。烦躁仿如走在荆棘之中,寻不出一条活路。一旦静下心来,才发现荆棘不过全是幻觉,我们原本处在和风吹拂的草原上,只是我们不曾发觉而已。草原在我们的心中,荆棘也在我们的心中,荆棘是心湖被暴风吹起的风浪,而草原则是心清静下来的景象。我们要常静下来徜徉心中的春风草原,而不要淹没在心中的烦躁漩涡里。
知万物有道,悟求己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