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人之生也直,人苟欲生,必全其直;贫者士之常,士不安贫,乃反其常。进食需箸,而箸亦只悉随其操纵所使,于此可悟用人之方;作书需笔,而笔不能必其字画之工,于此可悟求己之理。
【注释】箸:竹筷子。
【译义】人生来身体便是直的,由此可见,如果人要活得好,一定要向直道而行。贫穷本是读书人该有的现象,读书人不安于贫,便是违背了常理。吃饭需用筷子,筷子完全随人的操纵来选择食物,由此可以了解用人的方法。写字需用毛笔,但是毛笔并不能使字好看,于此也可以明白凡事必须反求诸己的道理。
【评析】人生来身体便是要往直的方向发展。如果坐得不直,佝偻驼背,不仅不方便也是生理上的病态,会使生命的机能受到影响。人的心也是如此,若是心术不正,也会使生命变得“驼背”或是残废,甚至造成心灵的死亡。读书人不贪财,也不妄求非分,所以贫者居多。既慕圣贤之道,就要能安贫,若是不安贫,去求非分之财,甚而见利忘义,那就不是读书人了。读书人不安贫,述不如生意人本分做买卖,至少不会做出违背自己良心的事。
进食用筷,要吃什么,全凭自己的心意加以选择,用人之方还在良心如何操纵。若是常用筷处却用匙,欲食肉时却向菜,便是自心不明,非匙筷之过。书法欲求好,并非笔的好坏所能左右,同样的工具在不同人的手中,可以产生极不相同的结果。若不反求于自己,再好的助手与环境,亦不能帮助自己创造出成功的果实。
守身必谨严,养心顺淡泊
【原文】守身必谨严,凡足以戕吾身者戒之;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必者勿为也。
【注释】守身:持守自身的行为、节操。
【译义】持守节操必须十分谨慎严格,凡是足以损害自己操守的行为,都应该要戒除。要以清静寡欲涵养自己的心胸,凡是会使我们心灵疲累不堪的事,都不要去做。
【评析】一个人的生命有限,倘若没有什么抱负,只要庸庸碌碌地过一生也就罢了。如果对人生中还有一点牵挂,一点理想,那么,持身严谨就很重要。怎么说呢?正因我们爱人生,所以爱自己,“守身”正是爱自己的表现。我们珍惜自己的一言一行,恐怕有所缺失。古人的“守身如玉”,无疑是对生养自己的父母与孕育自己的天地,一种最诚心的回报。因此,凡是可能损害自己言行的邪术行为,一概不为,他们的操守永远光明坦荡,就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依然温良可亲,学习他们并不代表食古不化。想一想现代人,持身严谨的有多少?别说那些作奸犯科之辈,我们有时不也会为不该得到的利益而动心吗?“严谨”二字,可是不容易做到的,不过,也更见古人守身的“专心一志”了。
人的渴望是无穷无尽的,许多事情想也没用,徒增烦恼。禅宗有句偈语是这样的:“左一布袋,右一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许多事情对于我们而言,也就像布袋一般,只是负担。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扛着七情六欲、儿女情长的“布袋”,永远也放不下,这样非把自己累死不可。结果,这一辈子,双手都用来扛布袋,而不能空出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心灵也永远静不下来,想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生命深刻的问题。
处世认忠厚,传家得勤俭
【原文】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
【注释】处世:为人处世。
【译义】在社会上为人处世,应当以忠实敦厚的人为效法对象,传与后代的只要能得到勤劳和俭朴之意便是最好的了。
【评析】忠厚二字可以分开来说,在社会上做事最重要的便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就是尽己之心于工作,这是就“忠”而言。而“厚”是待人宽厚。既不欺人,又能宽待他人,这是在人际上所能达到的最完善地步。“忠”可以于人于事不失,“厚”可以于人于事有利,因此处世只要以忠厚作为标准即可。
至于要家道历久不衰,既不在留多少财产,也不在留传**物。真正的传家之宝,惟有“勤俭”二字。留任何东西给子孙都可能花费殆尽,只有学得勤俭的美德,子孙才可永世不致困窘。勤能生俭,俭不浪费。凭此二字,即使白手都可起家,用以传家,足使子孙生生世世吃穿不尽,较之万贯家财,实在更为可靠而有效。
安分守成,不入下流
【原文】种田人,改习尘市生涯,定为败路;读书人,千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
【注释】尘市:尘市本意为城镇,上处泛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