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莱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 第16章

第16章

年轻人错误的学习方向,使年轻人失了正道,所以说他是“德之贼”。这种人欺世盗名;岂不可恨?所谓“鄙夫”,乃是指不明礼义,不知生命精神价值重于个人利益的人;因此在任何场合,只顾自己的利益,甚至破坏了社会上对礼义的尊崇,使众人也和他一般只求个人的得失。使大众重利轻义的,便是这些鄙夫啊!岂不可厌?“乡愿”与“鄙夫”一为盗德之名,一为不知德之义,都为孔子所摒弃。

明辨愚和假,识破奸恶人

【原文】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来;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途,不无奸恶人藏其内。

【注释】愚忠:忠心到旁人看来是傻子的地步。愚孝:旁人看来十分愚昧的孝行。伶俐:灵活、聪明。

【译义】有一种忠心被人视为愚行,就是“愚忠”,也有一种孝行被人视为愚行,那是“愚孝”,由此可知,“忠”、“孝”两个字,太过聪明的人是做不来的。同样地,仁和义的行为中,也有虚伪的“假仁”和“假义”,由此也可以知道,在一般人所说的仁义之士中,不见得没有奸险狡诈的人。

【评析】忠和孝原本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因为这是出于人的至诚和天性,是一种至情至性,无怨无悔的感情。无论是家国之情、父母之情,乃至于友人之情,发挥到至诚处,都是无所计较,在外人看来也许是愚昧的,不可理喻的;然而,情之为物,本就不可理喻。“忠”字之下带“心”,“孝”字是“子”承“老”下,这都说明它们包含了相当深厚的感情。所谓“情到深处无怨尤”,任何情感都是如此,这岂是太过聪明、工于心计的人所能做到的?

仁和义均是可贵的情操。但对内心充满私欲的人来说,仁义便不是他们所能做到的。不过,为了贪图仁义的美名,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仁义做幌子,骗取他人的信任与尊敬;所以,便有许多假仁假义之徒鱼目混珠,冒充仁义之士。天底下越是珍贵的物品,越要谨防赝品;不过,假珠宝只是以物欺人,假仁假义却是以义欺人,尤为可诛。

勿为私己打算精明,要培子孙朴实浑厚

【原文】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注释】打算:精打细算。

【译义】凡事都斤斤计较,毫不吃亏的人,自以为很成功,但是败坏祖宗良好名声的,必定是这种人。诚实俭朴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刚开始虽然不见他有什么奇特的表现,然而使子孙能够有一种纯厚之气,历久不衰的,就是这种人。

【评析】凡事精打细算,拼命占便宜的人,遇到与他人利益相冲突时,必然也会不惜牺牲别人。但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何等厉害?终究难逃衰败之运。因为人之所以能发达家业,并不在于处处与人争利害,最重要的,应是在学问道德以及为人处事上,谨厚踏实地去修义,倒不如待人宽厚,能不计较的,就不要计较,如此才能得“人和”,对于事业,有无穷的帮助。此事如果证之有家业传与后代的经营者,更是明白;斤斤计较的人,子孙的胸怀多不宽广,于其死后争夺遗产,甚至闹出丑闻。能以敦厚教子孙的,子孙多能同心协力将祖先的事业拓展得更辉煌。

已之不欲勿施于人,有过由改不失正道

【原文】王者不令人放生,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圣人不责人无过,惟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

【注释】王者:君王。物命:万物的生命。责:要求。庶:庶几;差不多。

【译义】为人君王的,虽然不至于下令叫人多多放生,但是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滥杀生灵,因为这样至少可以使人爱惜生物的性命。圣人不会要求人一定不犯错,只是用各种方法,引导众人改正错误的行为,因为如此,才能使众人的心由恶转善,由失道转为正道。

【评析】若从佛家轮回的观点来看,一切众生均经过千百万年的轮回,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可能是过去父母亲友所投胎,所以,佛家不只严禁杀生,连无故迫害众生也绝不允许。再从儒家的仁道立场看,别人杀你,你会痛苦不堪,动物与人一样有感觉,无故捕杀它,若换个立场,人可受得了?宋儒说“民胞物与”,就是要推仁及于万物。因此做君王的,虽不便下令要人民多放生,但是自身绝不无故杀生,一方面以身作则,另一方面也因为物力惟艰,生灵皆苦,应有悲哀矜怜之心。

圣人并不严厉地责备人绝对不能犯错,因为圣人明白,平常人的心志怯弱,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