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莱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 第20章

第20章

命价值的丧失。

所谓俗,是指一个人精神的境界不高,甚至无精神生活可言。人活在世上,除了物质的生活,还有精神的生命,然而许多人却只活了一半。只活一半的人,其精神生活是空虚的;这不是别人或是用医药可以治的,必须由他自己的内心去觉醒,去发出要求。物质生活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惟有精神生活是低级动物缺乏的,然而许多人却只知追求物质生活而舍弃精神生活,活得像低级动物而不像人。

无学为贫无耻为贱,无述为夭无德为孤

【原文】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限位非贱,无耻乃为贱;五年非夭,无述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

【注释】夭:短命夭寿。孤:老而无子。

【译义】没有钱财不算贫穷,没有学问才是真正的贫穷;没有地位不算卑下,没有***才是真正的卑下;活不长久不算短命,没有值得称述的事才算短伞;没有儿子不算孤独,没有道德才是真正的孤独。

【评析】人的富有在于心的满足,心不满足,即使富可敌国也是贫困;由此可见,钱财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贫富。而没有学问的人,由于缺乏心灵世界,弱水三千,而不得一瓢饮,即使拥有充裕的物质世界,也不会感到满足。贱是无价值的意思;耻是一种人格,一种心的尊贵、无耻之人不但品格低贱,连人都称不上。世上有许多居高位的人较平常人更无价值,因为他无耻。反倒是一些没有地位的人,却能做出高贵的行为。

人的生命并不在寿命的长短。颜渊早死,至今犹为人称道而尊为“复圣”。古来人瑞多矣,但是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虽生犹死。若颜渊者,可说已活数千年而不为过。他如孔子述而不作,孔教至今犹行;司马迁著《史记》,千古学人无不神往,这才叫长寿。而有子无德,子亦弃之而去;有德无子,非其子也亲近爱戴,所以说无子非孤,无德乃孤。

知过能改圣人之徒,柳恶扬善君子之德

【原文】知过能改,便是圣人之徒;恶恶太严,终为君子之病。

【注释】恶恶:上“恶”作动词解,指厌恶。下“恶”作名词解,指恶事恶人。严:激烈。

【译义】能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加以改正,那么便是圣人的门徒;攻击恶人太过严厉,终会成为君子的过失。

【评析】“知过能改”要从两方面来谈,一是知过,一是能改,世人大多自以为是,很少有自我反省的。在自我反省当中,又要知道什么是对,才能发现自己的错,而加以改正。能改则需要勇气,甚至于毅力。有些人好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又有些人积习已久,不肯下决心去改过,或改之又犯,这都不能算改。因此,“知过能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些人小过能改,大过却不能改;有些人易改的改,不易改的就不改。所以,能做到凡过必知,凡错能改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君子教人,不当以攻为能事,而当以改为目的。恶人恶事,固为君子所不容,然而总要思其因,或为是非不明,或为本性蒙蔽;才会如此。若让一恶人自觉其错误而改正,即是成就一善人。人都有善性,佛尚不弃阐提恶人,君子教导恶人,更要善加诱导。徒事攻击,只会增其偏执,终非社会之福,这便是君子之过而非君子之德了。

有为之士不轻为,好事之人非晓事

【原文】古今有为人士,皆不轻为之士,乡党好事之人必非晓事之人。

【注释】乡党:乡里。晓事:明达事理。

【译义】自古以来,凡有所作为的人,绝不是那种轻率答应事情的人。在乡邻中,凡是好管闲事的人,往往是什么事都不甚明白的人。

【评析】“有为”和“不轻为”是一体的两面,这和君子重信用,不轻易答应事情,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是相似的道理。“不轻为”可解释为不轻易答应一件事,或者不轻易去做一件事。一件事的成功,必定要经过事先的观察,周详的计划,和不懈的实行。如果贸然答应别人,而未考虑自己的能力,到时无法履行,岂不失信于人?同时事有大小轻重,生命有限,若将生命花在无足轻重的事上,这岂是有为之士应有的态度?

至于乡邻中那些好事之人,有时争论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必懂得真理所在,眼光亦未及于国家社会。他们之所以好事,乃是因为所为都是小事,而小事易为,所以轻易便可去做。宝珠一颗难求,尘沙万斛易得。有为之士莫不在有生之年,求其可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