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在我们起心要改过时,便已不再可耻了。就像脸上写了一个“耻”字,照着镜子用清水去擦洗,洗干净了也就没了。最怕是不敢照镜子,又不去洗它,结果永远不敢看自己,出门也要遮着脸,而“耻”字却永远存在。天下没有不能面对的事,就怕自己不敢面对;天下也没有不能改的过,就怕自己不下决心改正。
种田要尽力,读书要专心
【原文】地无余利,人无余力,是种田两句要言;心不外驰,气不外浮,是读书两句真诀。
【注释】要言:重要而谨记的话。真诀:真实而不变的秘诀。
【译义】地要竭尽所用,不能浪费;人要全力耕种,不可偷懒,这是种田要谨记的两句话。心要不向外奔;气要不向外散,这是读书的两个诀窍。
【评析】种田必须充分利用土地,发挥全部的人力,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生伞原本是一块田地,要看你如何去发挥它的效用。倘若偷懒不去耕种,它便是一块荒地;倘若种下香草,收成的便是香草;反之,种下蒺藜,收成的便是蒺藜。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得到最高的收获,正如同以有限的生命,去完成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一样的道理。而其要言就在“地无余利,人无余力”这两句话上。
“心不外驰,气不外浮”,如果读书时,一心以为鸿鹄将至,哪里还能专心读书呢?或是读书时,不能沉住气将一篇文章好好看完,才看三个字就要看窗外,再看三个字又想去逛街,这样又怎能将书读好呢?读书首重专心,既不好高骛远,亦不旁骛,沉着气,定着心,才可能通达。否则就像一朵花种两天就要移到别处,再种两天又要换种其他品种,如此反反复复,竟没有一种花种得成,开得了的。
宾入幕中皆同志,客登座上无佞人
【原文】宾入幕中,皆沥胆披肝之士;客登座上,无焦头烂额之人。
【注释】宾入幕中:被允许参与事情的计划,并提供意见的人;又为纳入心中的朋友。沥胆披肝:比喻竭尽忠诚。
【译义】凡被自己视同可信任的朋友而与他商量事情的人,一定与自己能相互竭尽忠诚的人。能够被自己当作朋友,在心中有一席之地的人,必然不是一个言行有缺失的人。
【评析】“入幕之宾”四字,常用以形容极亲近的朋友,既然为亲近的朋友,必定无话不谈,无事不知,可以推心置腹。“宾入幕中,皆沥胆披肝之士”,无非表示能够引为知己,肝胆相照的朋友,一定是相互能竭诚尽忠的朋友,否则便不足以为知己。反过来说,即是“惟沥胆披肝之士,方足为入幕之宾”。“幕”是幕僚的意思,就谋事言,凡是参与计划、决策的人,岂能有不竭诚尽忠的?
我们称一个人杰出,常常说“头角峥嵘”,因此,人的头额,又可以形容一个人的志气。焦头烂额不仅代表见不得人,还表示没有志气。“客登座上”不只是外表的地位,更是内心的分量。凡是在我们内心能有一席之地的人,一定不是一个毫无志气,甚至品性不良,见不得人的人。不惟交朋友如此,也是提醒自己不可成为一个焦头烂额的人。
要造就人才,勿暴殄天物
【原文】成就人才,即是栽培子弟;暴殄天物,自应折磨儿孙。
【注释】暴殄天物:不知爱惜物力,任意浪费东西。
【译义】培植有才能的人,使他有所成就,就是教育培养自己的子弟。不爱惜物力而任意浪费东西,自然使儿孙未来受苦受难。
【评析】一个真正的人才得之不易,然而也须有适当的教育和才能。有的人天生禀赋良好,却得不到适当的环境和培植,竞而荒废了他的才能,这是十分可惜的。自己的儿孙有时不见得资质卓越,若是能将花在自己子弟身上的心力,兼及一些有才而无良好环境的晚辈,将来成功的,也许反倒是这些禀赋好的孩子。近代设有奖学金,许是本于此意吧!左光斗召史可法拜见其夫人时说,“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即是如此。所谓善不必由己出,种树的未必乘凉,然而看到树卓然长成,有许多人在树底下乘凉,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但是,有这样想法的人毕竟不多。
至于浪费财物,必使儿孙过着贫困的日子。一方面他本身不知爱惜物力,将财物任意挥霍掉了;如何还能余留给子孙呢?另一方面子孙一旦沾染上他的恶习,再富又岂能挥霍三代呢?三代之后,贫苦可知,若说是报应也无不可。全不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天下尽多可怜人,岂忍浪费财物?古人一粒米掉在地上都要拾起来洗净再食,因此,爱惜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