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莱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 第21章

第21章

凡事不必件件能,惟与古人心心印

【原文】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

【注释】心心相印:心意相通。

【译义】对于世间种种事情不必样样都知道得很清楚,但是一定要对古人的心意彻底了解而心领神会。

【评析】世间的学问太多太杂,要一一学尽是不可能的事。况且世间的事物未必件件都值得学,有些事学了反而不好,不如不学,有些事十分重要,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学。人间的道理,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的本身,其余的都只是用法,如果连人的本质都不能掌握,一切学问都是无益。

古人求学问,必从做人开始,所谓“本立而道生”,人本身的掌握,便是一切学问的根本。人通过对自我的了解,对家庭、社会、人群的了解,然后才能由自我的掌握逐渐扩大,而去掌握、改变他所处的环境。古人往往由修身、齐家说起,然后再谈治国、平天下,这是一切学问的心法。若能与古人心心相印,不失根本,再去学一切经世致用的道理,才不会走偏,将学问用错,违背了人类真正的需要。

性情执拗不可与谋,机趣流通始可言文

【原文】性情执拗之人,不可与谋事也;机趣流通之士,始可与言文也。

【注释】执拗:固执乖戾。机趣流通:天**味活泼无碍。

【译义】性情十分固执而又乖戾的人,往往无法和他一起商量事情。只有天**味活泼无碍的人,我们才可以和他谈论文学之道。

【评析】讨论事情最重要的是不可先有成见,如果心有成见,事情已无更改余地,那么再谈也是浪费时间。讨论的目的在于使事情更加完善,因此必须虚心地提供意见才是上策。只知依着自己的性子去做事,而不顾理性的人,外不能见事情真正的需要,内不能见自己的偏执和缺失,和这种人一起做事,不但于事无益,而且处处碍事,使事情不能灵活运转。

文学艺术是由我们内心天性流露出来的,这种天性原本存在于每个人的天赋之中,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因外在的种种力量,使这种天性逐渐被蒙蔽而滞碍不通了。在孩提时期,大部分人都能欣赏一片云,一朵野花,因为在孩童的心中没有分别取舍,只有无尽的专注,这就是天趣。等到长大了,便失去了这种天趣,在看世界的时候,心中已无纯然的本真,而加入了许多世俗的观念。这时即使要他去写文章,在他的心中已无真正的文章了。因此,惟有能欣赏万物的本趣的人,手中无诗而心中有诗,方可以与他谈文论理。

求教殷殷向善必笃

【原文】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则向善必笃也;听切实话,觉得津津有味,则进德可期也。

【注释】老成人:年长有德的人。殷殷:热心地。笃:深重。切实话:非常实在的言语。

【译义】遇到年老有德的人,便热心地向他请求教诲,那么这个人向善之心必定十分深重。听到实在的话语,便觉得十分有滋味,那么这个人品德的进步是可以料想到的。

【评析】向善必笃可由“殷殷求教”这四个字体会,所求教的必为自己所未具之善,或是来明之理。而“殷殷”二字可见求教的热烈迫切,换了平常人,见到老年人能起尊重之心便已不错,能起求之心更少见。事实上,善不必在老,也有年轻时,便在德业或学问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可以求教的对象。重要的是是否具有那颗对道理殷切渴慕之心,有了这颗心,在任何地方都可获得教诲和益处。

能听切实话的人,必已具有实在之耳,方能听得进。有些人你讲你的切实话,他惟恐来不及掩耳,只怕听了你的好话,砸了他的坏事。又有些人听时两眼茫然,右耳进去,左耳出来。或是听时头头是道,过后忘得一干二净,那又有什么用?因此,能听进切实之话而津津乐受的人,必能接受一切正确的意见和劝告,又因为他们拥有一颗无虚妄的求真之心,故而知过必改,岂非进德可期吗?

创业维艰,毋负先人

【原文】念祖孝创家基,不知栉风沐雨,受多少苦辛,才能足食足衣,以贻后世;为子孙计长久,除却读书耕田,恐别无生活,总期克勤克俭,毋负先人。(宗祠楹联)

【注释】栉风沐雨:形容工作辛苦,借风梳发,借雨洗头。贻:留。

【译义】祖先创立家业,不知受过多少艰辛,经过多少努力,才能够衣食饱暖,留下财产给后代子孙。若要为子孙作长久的打算,除了读书和耕田外,恐怕就没有别的了,总希望他们能动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