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在孝道上为人所难为之事。自古以来有才能的人极多,然而单单称赞周公为美才,乃是因为周公的才能以道德为根本。
【评析】能尽孝道的人固然多,但是,像舜那般受了种种陷害,仍能保有孝心的毕竟少见。舜的父亲瞽是个瞎子,舜的母亲死后,瞽续弦生了象,由于喜欢后妻之子,因此,时常想杀死舜。有一天,瞽要舜到仓廪修补,瞽从下放火烧屋,舜利用斗笠护身跳下逃生。瞽又要舜挖井,舜在挖井的时候,预留通道,果然瞽和象趁机将井填实,舜从预留的孔道逃出,得以不死。瞽虽如此待舜,舜仍然孝顺他,并且友爱兄弟,若换了他人,早就因瞽“父不父”,而自己也“子不子”了,要不然也早离家出走。能像舜这样完美无缺的人,实在是十分难得。
周公的美才,只要从周代的礼乐行政都出自周公之手便可见一斑。这样的美才已是后世有才之人所难企及的,然而孔子仍说:“使骄且吝,则不足观。”由此可知,周公最难能可贵的,便是他的道德了。世人稍有才华,便趾高气扬,然而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饮三吐哺”,而毫无骄吝之色。武王病时,周公祓洁斋戒,要以自己作为质押,代替武王死,武王果然痊愈。武王崩逝,成王年幼,周公又不畏流言,辅佐成王摄理国政,等成王长大后,再把政权交还给他。周公不仅有美才,且能不骄不吝,以德为本,所以,孔子要独称周公,并不仅是因为他曾制礼作乐的缘故,实是由于他道德高尚。
险奇一时,常者永世
【原文】凡人世险奇之事,决不可为,或为之而幸获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视为常然也。可以为常者,必其平淡无奇,如耕田读书之类是也。
【注释】特:只是。常然:常理如此。
【译义】凡是人世间危险奇怪的事,绝不要去做,虽然有人因为做了这事而侥幸得到利益,那也不过是偶然罢了!不可将它视为常理。可以作为常理的,一定是平淡而没有什么奇特的事,例如耕田、读书之类的事便是。
【评析】事之为奇为险,必不为常有之事,若是经常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不足成险了。奇险之事若要成功,往往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作为奇险,必然没有前例可循,也没有经验作为参考。如果侥幸得到利益,也非长久之事。例如海中寻宝,奇则奇矣,险则险矣,岂是日日可得的,又岂可作为一生事业的依靠?
一件事称之为奇,在社会上必无广泛用途,所以没有太多人将精力投注其上。人不可能永远住在高峰,而要住在平原,亦是如此。登山家在攀登喜马拉雅山,或是探险家在深入蛮荒地之后,必定回到人间,因为人间才是常道。奇险不同于走在时代的前峰,奇险之事现在不足为常理,未来也不足为常理;而时代之先端则是由时代常道中看到未来的趋向,所看到的仍是常道。读书和耕田是最平淡不过的事,然而正因为它是人类不可少的,所以到处可见,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难道有一天人类竟不需要食物来补充体力,不需要读书来增加知识了吗?即使未来科技发达,也不过换了一种方式来做同样的事罢了。
不能缩头休缩头,得放手时须放手
【原文】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可以放手者,便须放手。
【注释】缩头:比喻逃避。
【译义】于情于理不当逃避的事,就要勇敢地去面对。可以不要放在心上的事,就要将它放下。
【评析】人生的福祸难料,虽然每一个人都想趋吉避凶,却不能事事如愿。一旦遇到于情于理都不应当逃避的事情,即使做了于已有害,仍然应该去做。“见义不为无勇也”,这个“义”便是“不能缩头”之事。行义本需极大的勇气,革命先烈献身革命,难道他们不知革命是要杀头的吗?只是当时人民的痛苦和列强的瓜分已经到了有识之士不能缩头的时候了,所以慷慨赴义,虽死不惜。
“可以放手者,便须放手”,且想想人生到底有什么事不能放手?现在不放手,死时还不放手吗?一切恩怨情仇,富贵钱财,死时还管得了吗?我一直很欣赏在茶叶店里常看到的一张达摩祖师头像,在它的周围写了一圈“也可以清心”五个字,这五字从哪一个字开始都含有意思。禅宗教人放下,世人却往往为了一些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平添许多烦恼,不肯对声名放手,不肯对面子放手,不肯对怨恨放手……。对人生彻悟的人卸唱着:“春有繁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不能放手的人,真是永远也没有“好时节”。
居易俟命见危授命,木讷近仁巧令鲜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