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都错不得,往往一步之差,全盘皆输。孔明便是掌握了这一点,再加上他原有的智慧,所以才能助刘备成三分天下之局。否则以刘备一无所有之身,凭什么与强大的曹操和孙权并立呢?
不为富贵而动,时以忠孝为行
【原文】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
【注释】胸襟:胸怀和气度。志量:志气和度量。
【译义】自身富贵显达了,并不将它放在心上,或时时刻意去显示自己高人一等。至于别人富贵了,
也不将它放在眼里,而生嫉妒羡慕的心。这要何等的胸怀和气度才能做到?古代的人,常常将“忠孝”二字放在心上,从来没有忘记要去实践它。现在的人,虽不如古人那么敬谨,却也对他人忠孝的行为,能毫不吝惜地加以称道,时常去提倡它。这又要何等的抱负和度量才能实行的!
【评析】人的价值在于思想言行是否专一正直,人格修养是否浑厚质朴。因此,外在的富贵并不能增加人的价值,外在的贫贱也不能减损人的价值。虽然这样,如此认识的人毕竟太少了。能明白这一点的人,自己富贵时,并不觉得自己就比别人高贵多少,所以能平等待人。看到别人富贵而自己贫穷时,也不会产生嫉妒或羡慕的心,更不会有丝毫的酸腐之气。能做到这种境地的人,早巳不为外物动其情了,这是要有何等的修养和胸怀才能做到啊!古代的人,时时将“忠孝”二字放在心上,反求诸己,不敢稍时或忘。现在的人,虽不像古人随时想着“忠孝”二字,但是“行虽不及,心向往之。”看到有人做到,就连忙赞不绝口,至少,这也有移风易俗之效。能不离口头,多半也是个有心人了。这两种人,前者实践的心志可嘉,后者客人的度量可佩,同样值得我们效法推崇。
有才者如浑金璞玉,为学者如行云流水
【原文】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
【注释】韬藏:深藏。浑金璞玉:纯金与未经雕琢的玉。暗:不明亮。章:同彰。
【译义】有才能的人必定勤于修养,不露锋芒,就如纯金和未经雕琢的玉一般,虽不炫人耳目,但日久便知其内涵与价值了。做学问一定不可间断,要像川流不息的流水和终日飘浮的行云,永远不停地前进。
【评析】真正有才能的人,绝不会自我炫耀,也不会故意卖弄。凡是善于自夸自露的人,多是一些浅薄之徒,未必有真才实学,所谓“整瓶水不响,半瓶水有声”,就是这个道理。有才能的人,根本没有时间自我夸耀,因为他的时间都用来充实自己。无才的人经不起考验,有才的人却是“路遥知马力”,日久愈见其才。
学问不是一朝一夕即可获得,要像流水不断,行云不止,活到老学到老,日聚月累永不终止。不该像倾盆骤雨,或阳春之雪,三日而消,终不能成大器。俗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想要学有专长,就更需要有恒心与毅力了。
幸福可在书中寻找,创家立于教于成材
【原文】何谓享福之人?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注释】创家:建立家庭。
【译义】什么叫做能享福的人呢?能够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慰藉的人就是。什么叫做善于建立家庭的人呢?能够教育出好子弟的人就是。
【评析】人间的享乐无数,要得到内心真正的快乐,才算是有福气。许多人并不明白什么叫快乐,常常误把刺激当作快乐,一旦外界的刺激消失了,自己的心灵反而更加空虚。作者认为,懂得读书的人,才是真正的享福。能安心自在的读书,的确是一种福气。书中有无限的天地,随时在等着你,全看你有没有一把“心灵之钥”可进入书的世界。有许多人一辈子也无法拥有这把钥匙,于是只好由外界种种刺激去获取快乐,他的快乐掌握在别人的手上;能由书中得到喜悦的人,随时都能打开书,聆闻心灵最悦耳的音乐,这种人才是真正能享福的人。
什么人才是善于建立家庭的人呢?应该是那些善于教育孩子的人吧!就像一个园丁,他的园子里种的树如果都长斜了,长歪了,花不开而杂草丛生,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好园丁。若是他种的每一棵树都俊秀挺拔,而且百花怒放,草儿碧绿,这才是一个好园丁。善于建立家庭的人也是如此,教育出来都是好子弟,这些好子弟将来又创立了许多好家庭,这岂不是善于创家吗?
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