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莱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 第23章

第23章

,也会快活舒坦;存着恶心就算活了千年,仍是祸害一个。

每个人,一生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自己想要完成的理想及目标。生命并不长久,禁不起旁骛浪费,往往一耽误,时间已经所剩无多。若要一生无憾,最重要的便是不要把生命抛掷在一些无意义的闲事上。生命要有意义,就要把分秒都花在最有价值的事物上!

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

【原文】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注释】气象:气概,人的言行态度。检:检讨,反省。身心:身指所言所行,心指所思所想。忧勤惕厉:担忧不够勤奋,戒惧无所砥砺。

【译义】教育晚辈要从幼年时开始,便培养他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思想,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

【评析】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往往决定于他的人格。而人格的形成,又往往决定于童年的教养。因此,教养孩子,必须自幼时就培养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光明磊落的人格及正直宽大的胸怀;那么长大以后,无论是何种境况,他总能保持一种雍容大度的气质。

在平日的为人处世中,便要养成随时自我反省的修养,所谓“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总可以由身心两方面来反省:所作所为上,是否有怠惰而不够勤奋的地方呢?如果有这种现象,还不觉得忧心,若不是对不起别人,就是对不起自己的生命了;所思所想上,是否缺乏自我砥砺的警惕呢?如果有这种情形,那么便失去了向上的生命力。没有进步便是退步,怎可不随时自我警惕呢?

本篇前段言幼童的教养,后段言成人的修养,都由思想品德要求起,十分重要。

心正则神明见,耐苦则安乐多

【原文】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无安逸之时

【注释】统:总管。官骸:五官身体。百体为君:指心为全身之主宰。宰:治理。

【译义】心统治着人的五官及全身,可以说是身体的主宰,一定要随时保有清楚明白的,心思,才能使言行不致出错。人的脸是合眉、眼、鼻、口而成形,若将两眉当作是部首的草头,把两眼看成一横,鼻子为一竖,下面承接着口,恰巧是一个“苦”字。由此可知,人的一生是苦多于乐,没有安闲逸乐的时候。

【评析】宋儒讲“存天理,去人欲”,专在一个“心”字上下功夫;佛家说“万法惟心”一切法皆由心起。人的一切言行思想,全凭心意的好坏而决定。若以全身器官比喻为百官,心便是君王。君王昏昧,朝政必然混乱,天下就会大乱。君王若清明,朝政必然合度,天下就会太平。所以要时时保持“心”的清楚明白,行为才不会出差错。

人总是喜欢追求快乐,但是,明明“苦”字就写在人的脸上。若是以为人生原本当乐,那么自然感到生命中许多逆境实是苦不堪言;若能想人生本是苦多于乐,反而能在逆境中勇于承担,不以为苦,在顺境中不滞不迷,小有成就即快乐。

敦厚之人可托大事,谨慎之人能成大功

【原文】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故安刘氏者,必绛侯也;谨慎之人,方能成大功,故兴汉室者,必武侯也。

【注释】刘氏:指汉高祖刘邦。绛侯:周勃,汉沛人,佐高祖定天下,封绛侯。武侯:诸葛亮,字孔明。助刘备败曹操,建国蜀中,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

【译义】忠厚诚挚的人,才可将大事托付给他,因此能使汉朝天下安定的,必定是周勃这个人。惟有谨慎行事的人,才能建立大的功业,因此能使汉室复兴的,必然是孔明这般人。

【评析】周勃为人质朴刚毅,而又老实忠厚,这种人之所以可以托以大事,是因为他不会变心。人的心意是很难捉摸的,若是心思灵活,而又不够忠心,往往在政治上成为两头倒的墙头草,在社会上成为图利弃友的人。所谓可以托大事,是表示相信他不会出卖自己。因此,无论是交朋友或是纳部属,都需要像周勃这样忠厚的人。然而,汉高祖那样称赞周勃,其中却有很深的政治意义在里面。

至于“谨慎之人,方能成大功”,这是以孔明来作例子。事实上,孔明辅佐刘备,很多人都只注意到他的神机妙算,以为非常人所及,若是仔细推究起来,无非是他谨慎过人罢了。为大事最需要谨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