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莱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 第35章

第35章

颇怀古人之风,愧无素屏之赐

【原文】

颇怀古人之风,愧无素屏①之赐,则青山白云,何在非我枕屏②。

【注释】

①素屏:白色的屏风。

②枕屏:枕头和屏风。

【评析】

青山依旧,而人事已非。

有杂想,一击遂忘;有愁思,一撞遂扫

【原文】

山房置一钟,每于清晨良宵之下,用以节歌①,令人朝夕清心,动念和平。李秃②谓:有杂想,一击遂忘;有愁思,一撞遂扫。知音哉。

【注释】

①节歌:原指为唱歌打节拍。此处指为诵经打节拍。

②李秃:李贽,明代泉州(今属福建省)人,本姓林,后改姓,号卓吾,又号宏甫、温陵居士。为人性格孤傲,自谓异端,不守礼教陈规,主张“率性”、“童心”,反对拟古,著有《李温陵集》。

【评析】

古刹之中晨暮钟鼓,悠悠之钟声隔绝了尘世之想。

潭涧之间,清流注泻

【原文】

潭涧之间,清流注泻,千岩竞秀,万壑争流①,却自胸无宿物②,漱清流,令人濯濯②清虚,日来非惟使人情开涤,可谓一往有深情。

【注释】

①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世说新语·言语》:“(顾恺之)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形容山川壮美。

②胸无宿物:心中没有日积月累的陈旧之物。

③濯(zhuó)濯:明净的样子。

【评析】

濯濯清流荡涤尘心,俗念渐消,深情渐长,人与自然相看默默,一往情深。

林泉之浒,足散人怀

【原文】

林泉之浒①,风飘万点,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②,萧然③无事,闲扫落花,足散人怀。

【注释】

①浒(hǔ):水边。

②新桐初引:桐树刚刚栽下。引,牵引。

③萧然:冷落、凄清的样子。此处指很空闲的样子。

【评析】

能够闲扫落花者,必无愁可消、无心可散,而愁绪满怀、心情郁闷者,见落花而更添悲情,何来“闲心”。闲者,非无事、闲逸,无忧也。

浮云出岫,绝壁天悬

【原文】

浮云出岫①,绝壁天悬,日月清朗,不无微云点缀,看云飞轩轩霞举②,踞胡床③与友人咏谑,不复滓秽④太清⑤。

【注释】

①出岫(xiù):(浮云)飘出山峦。岫,山峦。

②看云飞轩轩霞举:看流云彩霞般在窗前飘舞。前一“轩”字指有窗的廊檐或小屋。后一“轩”字是动词高仰、飞举。

③胡床:一种轻便的坐具。

④滓秽:玷污。

⑤太清:道教三清之一,此处指净地。

【评析】

浮云飘出山洞,绝壁高悬天际,营造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清虚之所。人居其中自无尘心,可率性而为。而身居滚滚红尘中,平常之人是无法摆脱尘世之扰的。我们只偶尔生活在清虚之所的幻想中,暂时获得灵魂的休憩。

同云不流,舞雪如醉

【原文】

山房之磐,虽非绿玉,沉明轻清之韵,尽可节清歌洗俗耳。山居之乐,颇惬。冷趣,煨落叶为红炉,况负暄于岩户②。土鼓催梅,荻灰③暖地,虽潜凛以萧索④,见素柯⑤之凌岁。同云不流,舞雪如醉,野因景而冷舒,山以静而不晦。枯鱼在悬,浊酒已注,朋徒我从,寒盟可固⑥,不惊岁暮于天涯,即是挟纩。于孤屿。

【注释】

①惬(qiè):惬意,此处用作动词,意思是喜欢。

②负暄于岩户:冬日在石屋前晒太阳取暖。暄,(太阳)温暖。岩户,石屋。

③荻灰:芦荻的灰烬。

④萧索:景物凄凉貌。

⑤素柯:被雪覆盖的柯树。

⑥寒盟可固:孤寒中的友谊可以稳固。

⑦挟纩(kuàng):披上锦衣。比喻因受到友谊抚慰而倍感温暖。纩,丝绵。

【评析】

山居清冷野旷,但清冷中自有冷趣,屋外梅开雪醉,古刹之清音盈耳,屋内炉火映壁,友人相聚,把酒言欢,心暖神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