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园晚归之人的散淡心境,全由景中物烘托而出。屋外的景色是小溪杨柳,屋内也简朴之极,焚一炉香,无须苦思坐禅,自然就生出超然世外的心境。待客以本色清言,待己以自然性情,这大概就是庄子所说的“真性”吧。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原文】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日夕欲颓,沉鳞竞跃,实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①以来,未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①康乐:谢灵运(385—433),南朝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是著名的山水诗人,有《谢康乐集》。
【评析】
若单单写山水,只是写那山如何高、水如何清便罢了,可作者偏能够更进一步又写五彩斑斓的石壁、四季葱茏的树林,再写清晨日暮、鸟兽虫鱼,各各姿态,生趣盎然,这样动静相映,山水的灵气就出来了。
长松怪石,去墟落不下一二十里
【原文】
长松怪石,去墟落不下一二十里。鸟径缘崖,涉水于草莽间数四,左右两三家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竹篱草舍,燕处其间,兰菊艺之,霜月春风,日有余思,临水时种桃梅,儿童婢仆皆布衣短褐以给薪水,酿村酒而饮之。案有《诗》、《书》、庄周、《太玄》、《楚词》、《黄庭》、《阴符》、《楞严》、《圆觉》①数十卷而已。杖藜蹑屐②,往来穷谷大川,听流水,看激湍,鉴澄潭,步危桥,坐茂树,探幽壑,升高峰,不亦乐乎。
【注释】
①此处典籍乃涉及儒、道、佛三家的学说。
②杖藜蹑屐:指徒步漫游。
【评析】
只要放得下五斗俸禄,便可以学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寻一处僻静之所在,搭几间草舍,种桃梅,饮村酒,读儒、道、禅诸家之书,写率性自适的文字。或者随性所至,漫游于河流山川,让自然的美景涤荡心中世俗的尘劳,这不也是快意人生?
景趣满前,应接不暇
【原文】
天气清朗,步出南郊野寺,沽酒饮之。半醉半醒,携僧上雨花台①,看长江一线,风帆摇曳,钟山②紫气,掩映黄屋③,景趣满前,应接不暇。
【注释】
①雨花台: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相传梁武帝时,有云光法师讲经于此,天花坠落如雨,得名。
②钟山:山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又名紫金山。
③黄屋:宫殿。
【评析】
金陵有无数胜景,作者并非流连其中,而是选择了远观的方式,以俯瞰的角度,在雨花台上眺望长江舟楫往来,于紫金山巅遥看旧朝宫阙。前朝往事,胜败兴衰,深深的历史感涌上心头,所谓满眼的景色“应接不暇”,应该也有这样的意味吧。
争扫一室,用博山炉
【原文】
争扫一室,用博山炉①,爇沉水香②,香烟缕缕,直透心窍,最令人精神凝聚。
【注释】
①博山炉:古香炉名。
②爇:点燃,焚烧。沉水香:香名,以沉香木脂制成。
【评析】
此句写扫室焚香。香在古人,是可以清心去欲,扫除胸中杂念的东西。看着香烟袅袅上升,心境会安静下来,注意力自然也容易集中。此时便有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的切身体会了。
良辰美景,春暖秋凉
【原文】
良辰美景,春暖秋凉,负杖蹑履,逍遥自乐,临池观鱼,披林听鸟,酌酒一杯,弹琴一曲,求数刻之乐,庶几居常以待终。筑室数楹①,编槿②为篱,结茅为亭,以三亩荫竹树栽花果,二亩种蔬菜,四壁清旷,空诸所有。蓄山童灌园薙草,置二三胡床着亭下,挟书剑伴孤寂,携琴弈以迟良友,此亦可以娱老。
【注释】
①楹(yínɡ):堂屋前部的柱子。
②槿(jǐn):植物名,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评析】
恬淡逍遥的归隐生活往往成为一种精神生活的象征。自己筑屋、耕作,与鱼、鸟相伴,以美酒相乐,琴、棋可以与好友共同欣赏切磋,书、剑可以排遣独处的孤寂,面对迟暮的人生,除了散淡闲适的生活,还有别的什么丢不开,还要苦苦追求呢?此时的心境便是“如鱼在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