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莱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 第36章

第36章

可无论顺应还是主宰,都并没有能给我们带来真正幸福的生活。前者依天行事,物质匮乏;后者过度开发却造成了环境污染。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人类精神生活却陷入了孤独。人如何在宇宙既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又与自然和谐共处,到目前为止,古典文明与现代文明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该向何处去,这是现代亟需解决的难题,古代顺事自然的生活观,只是给我们提供了启示,而不是最终的归属。

耳根似飙谷投响,

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

【原文】

耳根似飙谷①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②;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着,则物我两忘。

【注释】

①飙(biāo)谷:暴风吹进**。飙,暴风。

②谢:拒绝。

【评析】

是非俱谢,物我两忘,我心融入宇宙。耳听是非,心染尘色的平常之人如果能够略具此豁达胸襟,就能生活得更快乐率真一点。

心事无不可对人语,则梦寐俱清

【原文】

心事无不可对人语,则梦寐俱清;行事无不可使则见,人饮食俱稳①。

【注释】

①“行事”二句:疑“则”当与“人”互换。

【评析】

心事都可对人言,行事俱可让人见,自可称心胸坦荡,可他人并不乐见,并不爱听。有时所知所见过多,往往会造成他人的困扰。可以与人分享快乐,大可不必与人分享烦恼。

细草微风,两岸晚山迎短棹

【原文】

细草微风,两岸晚山迎短棹①;垂杨残月,一江春水送行舟。

【注释】

①棹:船桨,指代小船。

【评析】

这是日暮时分荡舟水上所看到的景色。清风袭来,两岸青山倒映水中,江岸边野草垂杨随风飘曳。此时天空中一抹残月,将周围的山水镶上了一道银边。景色历历,宛如一幅水墨画,所谓“诗中有画”了。

草色伴河桥,锦缆晓牵三竺雨

【原文】

草色伴河桥,锦缆晓牵三竺①雨;花阴连野寺,布帆晴挂六桥②烟。

【注释】

①三竺:浙江杭州灵隐上飞来峰东南的天竺山,因山上有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座寺庙,因而被称作“三天竺”,简称为三竺。

②六桥:苏轼在杭州任职时,曾于西湖上修建六座桥,分别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西湖的内湖也有六桥,亦为名胜。

【评析】

描写杭州春夏之景,语言浅近,又生动含蓄。上下两句对仗工整,草色对花阴,河桥对野寺,三竺对六桥,尤其是“牵”、“挂”二字十分巧妙,仿佛那小船上的缆绳和风帆也有生命,意味自然深厚。

闲步畎亩间,大有野趣

【原文】

闲步畎亩①间,垂柳飘风,新秧映浪,耕夫荷农器,长歌相应,牧童稚子,倒骑牛背,短笛无腔,吹之不休,大有野趣。

【注释】

①畎(quǎn)亩:田间,田地。

【评析】

这仿佛是一个乡野之景的长镜头,一气呵成。镜头摇动,从田边杨柳怡人的姿态,转到了地里随风起伏的稻秧,又很自然地转移到在其间劳作的人,农夫身背农具,歌声舒朗,牧童倒骑牛背,随**些野调,人人怡然自得,神情鲜活。几乎是白描,但却野趣横生,农家之乐呼之欲出。

夜阑人静,清入肌骨

【原文】

夜阑①人静,携一童立于清溪之畔,孤鹤忽唳②,鱼跃有声,清入肌骨。

【注释】

①阑(lán):将尽。

②唳(lì):鹤的鸣叫。

【评析】

寂寂的深夜里,伫立在幽暝的溪水之畔,忽然,远处传来野鹤的孤鸣,脚下一尾鱼儿跃水而出,这些一瞬即逝的声响打破了无边的寂静,更显出夜的清冷与孤寂。仅仅十数字,却清新灵动,耐人寻味。

垂柳小桥,客来则寻常茶具

【原文】

垂柳小桥,纸窗竹屋,焚香燕坐,手握道书一卷,客来则寻常茶具,本色清言,日暮乃归,不知马蹄①为何物。

【注释】

①马蹄:语出《庄子·马蹄》篇,比喻人的性情受到束缚。

【评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