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原名卫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因功劳显赫而封赐商地十五邑,故称商鞅。
商鞅年青时代就喜欢刑名之学(古代研究以法治国、赏罚分明的学问)。他之所以会到秦国去任宰相,完全是出于逃生。那时,他的父亲卫叔痤在魏国当宰相。有一次,卫叔痤病重,魏王来探望。魏王问卫叔痤:“如果你的病难以治愈,朝廷中有谁能代替?”叔痤说:“我儿子卫鞅可以代替我。”想不到,魏王不是个喜欢以法治国的人,所以,对叔痤的荐举自然不高兴。叔痤望着魏王不悦的脸色,心里明白了许多,为了表示自己对魏王的效忠,就对魏王说:“既然你大王不用他,就把他杀了吧!千万不要让他跑到别国去,让别国用他。”卫鞅听到这个消息,就逃到了秦国。
在秦国,秦孝王录用了他。他不断地劝说秦孝王进行治理国家的改革。秦孝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任他为宰相。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
他坚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国家有功,就应该予以奖励。他鼓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去徭役,他认为,贵族世袭的制度应该废除,应当按军功的大小给予不同的爵位等级,执法应该严明,不讲私情,以法为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对,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很快就推行开了。由于商鞅积极地推行变法,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军队纪律严明,兵士都乐意打仗。民风也变得纯朴起来,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秦国一天天强大了起来。
道听途说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在路上听来的话,就在路上传播。现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孔子曾经说过:“从道路上听来了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从道德作风来说是要不得的。”
战国时期,艾子从楚国回到齐国。刚进都城,便遇到爱说空话的毛空。毛空极其神秘地告诉艾子,说有家人家的一只鸭子,一次生了一百个蛋。
艾子不信,说:“不会有这样的事吧!”
毛空说:“那可能是两个鸭子。”
艾子摇摇头:“这也不可能。”
毛空又改口说:“那末大概是三个鸭子生的。”艾子还是不信。“那也可能是四个、八个、十个。”毛空就是不愿意减少已说出的鸭蛋的数目,艾子当然无法相信。
过了一会儿,毛空又对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来,有三十丈长,十丈宽。”
艾子又不信,毛空急忙改口说:“那么是二十丈长。”艾子还是不信。
毛空说:“那就算十丈吧!”
艾子实在忍不住了,再也不愿意听毛空瞎吹了,便反问道:“世界上哪有十丈长,十丈宽的肉?还会从天上掉下来?是你亲眼所见吗?刚才你说的鸭子是哪一家的?现在你说的大肉又掉在什么地方?”
毛空被问得答不出话来,只好吱吱唔唔地说:“那都是在路上听人家说的。”
艾子听后,笑了。他转身对站在身后的学生们说:“你们可不要像他那样的‘道听途说’啊!”
上面这则故事出在明代屠本畯编著的笑话集《艾子外语》中,这则笑话故事正好是对孔子所说的“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的注释。
得陇望蜀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得寸进尺,贪心不足。
刘秀打败了王莽,便自立为皇帝。当时,大将军岑彭曾领兵跟随刘秀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很得刘秀的赏识。
刘秀控制了东部地区之后,又转向西进军,并封岑彭为天将军。岑彭随刘秀不久攻下了天水,又与偏将军吴汉把隗嚣围在西城。公孙述听说隗嚣被岑彭和吴汉围困,马上派大将李育前去援救。当时,公孙述的军队驻守在上邽,刘秀因为有事,就派盖延和耿龠留下来包围上邽,自己要回洛阳一趟。行前刘秀给岑彭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你等到西城和上邽两处攻下来以后,就可以率领军队去攻打四川。”
刘秀向西进军,目的在于平定陇、蜀二地,以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不久,隗嚣和公孙述都被消灭了,刘秀统一全国的目的也实现了。可见在特定的情况下,人是应该得陇望蜀的。
得过且过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过一天算一天。形容胸无大志,敷衍地过日子。
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着一种名叫五灵脂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