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成语故事 > 第7章

第7章

。它的形状像凝结的脂肪,颜色黑得像铁,气味甘温而无毒,据说服用后能行血止血,治疗多种妇女病和小儿惊风、癫痫等疾病。人被蛇、蝎、蜈蚣咬伤后,也可用它来解毒。这种药既不是生长在地上的植物,也不是蕴藏在地下的矿物,而是北方一种稀有鸟类的粪。它的来历还有一段略带传奇色彩的故事呢!

相传在山西五台山上,有一种形状像鸡的小鸟,名叫寒号虫。古书上又称它为盍旦、曷旦或独舂。它生着四只脚,两只肉翅,不能飞得很远。拉下来的粪像豆子一样大,潮湿时气味臊恶,干结以后变得黑而光润,就是医家所说的五灵脂。

随着一年季节的变换,寒号虫的外貌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烈日当空、绿树成荫的盛夏,它的周身长满了五彩的羽毛,显得丰润华丽,绚烂夺目。这时,寒号虫就会从林子里飞出来,在阳光下扑打着翅膀,得意地鸣叫:“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可是,到了朔风凛冽、雪花飘飞的寒冬,它便落尽了所有的毛羽,变得像只刚出壳的鸡雏,显出一副狼狈寒酸的丑相。这时,它再也不敢飞出林子,只能躲在树丛深处,有气无力地哀鸣:“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元末明初的著名学者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下这则传说后,深有感慨地说:“当今世界上有些人,并无什么才学与操守,一旦小有成就,便趾高气扬,认为天下再没有人超过自己了;等到稍微碰上一点挫折时,又马上变得像只丧家之狗,俯首贴耳,摇尾乞怜。这种人比起寒号虫来,又有什么两样呢!”

得心应手

本作“得手应心”,后多作“得心应手”。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心里怎么想,手里就怎么做。形容技艺纯熟,运用自如。

相传在春秋时代的齐国,一天,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琅琅的书声不断地传下堂来。蹲在那里忙于制作车轮的工匠轮扁听得有点烦心,就撂下手中的椎子和凿子,走上来问道:“请问您读的是什么书?”

桓公见他冒冒失失的样子,心里感到不大痛快,但还是回答他说:“我读的都是圣人的书。”

“那圣人还在吗?”

“当然早已死了。”

“哦,人已经死了,那么您所读的,都是古人遗留下来的糟粕罗!”

桓公听他这样唐突自己,不由勃然变了脸色,说:“寡人在这里读书,你一个工匠怎么可以随便议论?我问你:为什么古人遗留下来的话都是糟粕?今天你讲得出道理便罢,要是讲不出道理,我就立即把你处死!”

轮扁举起手来摸了一下胡子,不慌不忙地说道:“大王息怒。臣不过是根据自己制作车轮的手艺谈一点粗浅的想法罢了。譬如用斧子削木做榫头,削得小了一点,放进卯眼就会松滑而不牢固;削得大了一点,就会滞涩而装不进去。必须不大不小,不宽不紧,才能互相吻合,牢不可动。这种技术,得心应手,口里说不出来,但自有奥妙存在其间。我不能用话语传授给儿子,儿子也无法继承我,所以臣到了七十岁还在靠制作车轮混口饭吃。古代圣人的学问中那些精妙独到的东西是无法用话语来传授给别人的,必然随着他们的死去而消失,那么您现在所读的,不是古人无用的糟粕又是什么呢?”

桓公听了,感到轮扁讲得也有一定道理,就没治他的唐突之罪。

得意忘形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得意时,失去了常态。

阮籍,又名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是魏、晋交替时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幼年便失去父亲,家境清苦,勤学成才。阮籍在政治上本来有济世之志,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是又不敢明白表示自己的主张,只得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他写的《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很著名的。在诗中,他用迂回曲折的语言来表达忧国和避世的心情。

他的好朋友嵇康,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对统治者也抱着轻蔑和厌恶的态度。他们两人特别亲密。但是,对嵇康的哥哥嵇喜,阮籍是很不欢迎的。

据说,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就是黑眼,两眼正视,眼球上黑的多;两眼斜视,眼球上白的多,就是“白眼”。阮籍对待不受欢迎的人,就用白眼看他。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母亲死时,嵇喜去吊丧,阮籍就是给的白眼;随后嵇康带着酒和琴来慰问,阮籍就换了青眼。由于有这个故事,后来就产生了“垂青”、“青目”、“青照”等语,意思是请求或感谢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