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亭上写了《题乌江亭》这首诗,原文是:“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里“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意思是说,如果项羽当时不自杀身亡,而是先渡江到江东去积聚力量再回来与刘邦较量,那么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后人由此引申出“卷土重来”这个成语,比喻遭受挫折和失败之后,重新再干。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句成语出自元末明初刘基所作《诚意伯集·卖柑者言》。刘基通过卖柑小贩之口,揭露和抨击了元末官僚统治阶层的腐朽。这个故事的大意如下:
元朝末年,在杭州城里有一个卖水果的小贩,很会做买卖。他贮藏的柑子,即使存放一年,拿出来卖时,柑子的外表仍然象刚刚从树上摘下来时一样金黄油亮,新鲜可爱,但剥去表皮,里面却干枯得象破旧棉絮一样。
有一天,刘基从小贩那儿买了几个柑子,剥开后看到竟是这种样子,便生气地去责问他。小贩笑了笑,说:“世界上耍弄欺骗手段的人多得很,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吗?那些佩挂兵符、坐在虎皮交椅上的武官,别看他们耀武扬威,有几个是懂得兵法、有点真本事的?那些戴着高大的帽子,穿着宽阔的朝服、气宇轩昂的文官,难道他们真的掌握治理国家的本领吗?这些人啊,寇盗横行他们不能抵御,百姓困苦他们不会救助,贪官污吏他们不懂得处置,法纪败坏他们不知道收拾整顿,你看他们,一个个身居高位,骑的是高头大马。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琼浆美酒,哪一个不是装得一本正经,一副堂堂正正、显赫威武的样子?可是,他们又哪一个不象我的柑子一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你为什么看不到这些,只看到我的蜜柑呢?”
后来,人们引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个成语,来比喻虚有其表,外表好看而里面很糟。
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和“有备无患”都见于《左传·襄公十一年》。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战事不休。当时的郑国,一方面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一方面又担心晋楚这两个强国。公元前**1年,郑国的国君听了大夫们的意见,想挑起晋、楚两国的矛盾和不和,便不断向邻近的宋国等进行军事挑衅。于是激起了各诸侯国的愤慨,联合起来进攻郑国。郑国自知抵御不了包括晋、楚在内的各诸侯国的联合进攻,便派使者告诉楚国,说郑国准备归顺晋国,以挑起楚国与晋国的矛盾。但楚国没有上当。最后,晋国同意和郑国结盟,其他的诸侯国百年只好跟着停止了对郑国的进攻。
为了表示对晋侯的感谢,郑国给晋侯送去了很多礼物。晋侯把一部分礼物分给了对晋国的富强作出重大贡献的魏绛,作为奖赏。魏绛推辞说:“这是由于国家的洪福和君王您的威灵,也是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有多大力量?不过,我希望您在安逸快乐的时候,应该想到国家可能碰到的困难和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防备,就不至于酿成大患(原文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谨以此向您规劝。”
后来,人们根据魏绛的话引出两句成语,用“居安思危”说明处在安逸快乐之中,要经常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难,用“有备无患”说明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举足轻重
“举足轻重”出自《后汉书·窦融传》。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大乱。窦融曾担任过一个时期王莽朝的武官。后来刘秀起兵反对王莽统治,势力发展很快。窦融为避关东(潼关以东)之乱,率兄弟前往河西(今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地区)。当时这一带的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即今兰州市)太守库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彤(读rónɡ荣)共推窦融为河西五郡大将军。他们在河西修兵马,习战射;为政宽和,上下相亲,把当地治理得很好。
光武帝刘秀推翻王莽统治、自己做了皇帝之后,窦融遣长史刘钧去向刘秀奉书献马。在此同时,刘秀也派人来与窦融联系,以便统一河西地区。刘秀接见刘钧,获悉窦融有归顺之意后,很高兴,随即给窦融写了一封信让刘钧带回去,并封窦融为凉州牧。信上首先赞扬了窦融治理河西五郡的勋绩:“劳镇守边五郡,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外则折挫羌胡,内则百姓蒙福。”尔后写到对窦融的思慕之情:“威德流闻,虚心相望,道路阻塞,邑邑何已!”最后,刘秀分析当时军事形势,指出在他与窦融相隔之间,尚有益州(即现在四川省包括成都在内的北部广大地区)的公孙子阳和天水(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