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国土方圆千里,甲兵达数十万之多。天下的强弓劲弩,大多出于你们韩国,一些著名的弩机,射程都在六百步之外;兵士脚踏发射,可连射上百发,杀伤力非常强。你们韩国的剑和戟,也相当有威力,再坚硬的东西也抵挡不了它。韩国士兵的勇敢更不用说了,可以一当百。”
苏秦话题一转说:“韩国如此强盛,大王这样贤明,却准备向西面的秦国称臣屈服。这样做,国家受到耻辱,天下人要笑话。”苏秦从宣惠王的脸色上看出,他已经被自己说动了心,于是再激他说:“臣听说有个俗语:宁可当鸡的嘴巴,而不要当牛的**。鸡的嘴巴虽然小,但比较干净;而牛的**虽然大却很臭。如今大王向秦称臣。跟当牛的**有什么区别?大王如此贤明,又拥有这么多强兵,而有当牛的**的臭名,臣私下也为大王感到羞耻啊!”
宣惠王听到这里,勃然作色,按剑仰天叹息道,“我虽然没有什么出息,也不能向秦国臣服。就照先生说的办吧!”
鸡犬升天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一个人得了道,成了仙,连他家的鸡和狗都随着升了天。形容一人发迹得势,与他有密切关系的人也跟着沾光。
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世袭淮南王的封号。他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又极其爱好炼丹修道,并且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传说有一天,有八位老人,要求见刘安。刘安授意下属向八位老人提些难题,看他们是否有真本事。刘安的下属来到门口,问:“你们年纪这么老,能为王爷传授长生不老之术吗?”
话音刚落,一眨眼,八位老人都变成了年仅十四五岁的少年。门吏赶紧报告刘安。刘安慌忙出来迎接,跪在地上,请求八公收他为徒。
八公表示,他们早就知道刘安一心想修道成仙,所以特地到这里来收他为徒。说罢仍然变为老人。从此,刘安早晚朝拜并款待八公,请他们一一施行各种法术。八公果然神通广大,呼风唤雨,役使鬼神,腾云驾雾等等,几乎无所不能。接着,八公向刘安传授丹经,并开始为他炼制服了能升天的仙药。
就在这时,刘安的儿子在比剑中被人误伤,十分恼怒。那人怕受到报复,向朝廷诬告刘安谋反。汉武帝不问青红皂白,派人去捉拿刘安。
刘安闻讯大惊,忙问八公该怎么办。八公笑着对他说:“这是上天要召王爷去了。不然,王爷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呢”。
八公把刘安带到一个山顶上,拜祭了天,然后回到王府,让他服下刚炼制好的仙药。
刘安服下仙药后,马上觉得身体轻飘飘的。一会儿,就和八公一起徐徐升天。就这样,他逃离了一场大难。
刘安临升天时,将剩余的仙药撒在庭院里的地上。王府的鸡和狗吃了,也都升上了天。这些畜生还在云中鸣叫、狂吠呢。
鸡虫得失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无关紧要的细小得失。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夔州的时候,写了不少诗,其中一首名《缚鸡行》。诗中所描述的事,是杜甫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侧面,但同样表现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杜甫家养了几只鸡,这些鸡常啄虫蚁吃。家里人怜惜虫蚁生命,故而讨厌鸡啄虫蚁。于是叫僮仆把鸡缚起来,到市场上去卖掉。在用绳索缚鸡的时候,鸡拼命挣扎、啼叫,杜甫见到鸡这种可怜的样子,便喝叫僮仆把绳索解开,把鸡放了。
原来杜甫心想:家里人讨厌鸡啄虫蚁而想把鸡卖掉,这当然保护了虫蚁的生命。但是,卖掉的鸡还不是要被人杀了吃掉?对虫蚁和鸡为什么要厚此薄彼呢?然而,如果这次救了鸡,也不能救它下一次。
想到这里,杜甫对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像鸡啄虫蚁、人缚鸡又解缚这样的是非得失问题,经常都会发生,永远也没有了结的时候。我的着眼点不应该放在这些小问题上,而应该看得更远些。值得自己关心的国家大事多着呢,不值得为这些鸡虫得失的小事多操心。
积不相能
“积”,积久、长期;“能”,亲善。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双方长期以来互不亲善,不和睦。
公元二十三年,汉皇族刘玄称帝。有个名叫王郎的卜者,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也自立为帝,建都邯郸。次年,刘玄派谢躬率军讨伐王郎,但是未见成效。于是,刘玄又增派刘秀率军与谢躬的军队一起作战,结果打垮王郎,攻占了邯郸。
谢躬一向与刘秀不和,曾经几次打算起兵攻打刘秀,只是怕不敌刘秀,才没有动手。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