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成语故事 > 第15章

第15章

*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用以形容反动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可大可小

《庄子·逍遥游》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据说过去有一个人,制成了一种不会使手坼裂的药,药效极好。那些在寒冷的冬天,洗衣浣纱的人,只要把药搽在手上,皮肤就不会坼裂。

另有一个善于打算的人得知这一消息,立即上路去向制造这种药的主人购买药方。他花一百金把药方买到手后,赶紧拿去献给吴王。

有一年,吴王率领大军去攻打越国,那时正是北风刺骨的寒冬,加之又在水上作战,所以好些士兵的手脚都受不了。吴王见到这种情况,便把那个人献的药方令人制成药叫士兵搽抹。由于士兵们搽了药,手脚没坼裂,身手矫健,打了大胜仗。为此,献药方的人得到了封赏。

同样一种药,用在小处,只不过治治个人的皮肤病;而用在大处,那就关系到国家的大事。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可大可小”,用以表示事物有很大的伸缩性。

刻鹄类鹜

《后汉书·马援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东汉扶风郡有个人名叫马援,因他为国出力,屡建奇功,光武帝刘秀便封他为伏波将军。此人不仅治军甚严,打仗有方,而且也很重视自己家族中子弟的教育,使他们长大成才。

有一次马援在行军途中听说他的侄儿马严和马敦结交侠客,就写了一封信劝诫他们。信的大意是:“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说坏话,就要象听见自己父亲的名字一样,尽管别人在叫,但自己不能跟着去叫。喜欢议论诽谤的人,我是最讨厌的。龙伯高这个人厚重谨慎,谦逊廉俭,公道正派,是我最敬重的人,希望你们学他。杜季良豪侠好义,能为人担忧,也是我所敬重的人,但我不希望你们学他,因为你们很难学到。学龙伯高不成功,还不失为一个谨慎忠厚的人,这就是‘刻鹄不成尚类鹜’。如果学杜季良不成,就会成为轻薄之徒,那就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

后来人们把“刻鹄不成尚类鹜”简缩为“刻鹄类鹜”(“鹜”亦作“乌”),用来比喻学别人虽没有完全学到手,但还总有些相象。把“画虎不成反类犬”简缩成“画虎类犬”,用来比喻学别人不但没有学象,反而象另外一个人了。也用来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以致成为别人的笑柄。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察今》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楚国有这么一个人,有一次,他乘船过渡,上了船,举目四望,但见岩崖叠翠,江水滔滔,风光绮丽,美不胜收。正当他极端高兴的时候,忽然宝剑掉到水里去了。他心急火燎地赶忙在船上刻个记号,并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到岸边,他又指着自己在船上刻的记号说:“我的宝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让我从这里下水去找。”说着他就跳下水去找剑。同船的人看了都发笑,说这个人太愚蠢了。他不想想:剑掉下河是不会移动的,而船却前进了很远,这哪能找到剑呢!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刻舟求剑”,用来比喻呆板固执,不知变通。

克勤克俭

《尚书·大禹谟》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四千多年以前,黄河流域****,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极大的威胁,只好搬到高处去居住。面对这种情况,舜帝便派禹去治理洪水。

禹为了解除人民的痛苦,就和他刚结婚三天的妻子告别。到治水的地方去了。他***民疏通江河,引水入海,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把洪水制服了。

在治水的艰苦过程中,禹曾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前都没有进家去看一眼,所以有“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并成为后世的美谈。

大禹不但有“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而且还有艰苦朴素的作风。舜见他是一个有才也有德的人,就要把帝位让给他,可是他不肯接受。舜十分感慨地说:“禹啊,你是一个有才有德的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思是:既能勤劳地治理国家,又能勤俭地操持家务),你谦逊而不自满,踏实而不浮夸,这真是了不起啊!”

后来人们引用“克勤克俭”来形容既勤奋又俭朴的生活作风。

空空如也

《论语·子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人对孔子十分崇拜,一次他碰见孔子,便十分热情地打招呼,并极为恭敬地说:“您知识渊博,真了不起啊!”孔子听后,有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