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多,决定放弃雍丘,移兵睢阳与许远会合,并毅然担当起守卫睢阳的重任。
两城能战的兵力合起来不过六千余人,而叛将尹子奇率领的大军达十三万人,双方力量极为悬殊。但张巡毫不畏惧,激励士卒勇敢杀敌,半个月就消灭叛军二万余人。
尽管官军奋勇杀敌,但尹子奇能不断补充人马,而官军得不到补充。因此,官军的处境非常危急。一天,张巡在城头巡视,发现敌军中有几个骑马的将领,但不知其中谁是尹子奇。于是他想出一条计谋:将一根苇杆削成箭,向敌阵射去,然后仔细观察动静。
但见一个叛兵拾起用苇杆削成的箭,向一个将领报告,意思是官军箭已用完,在用苇箭代替。那将领当即取过苇箭观看,其他将领都向他围拢过去。张巡马上断定,那取过苇箭的定是尹子奇,就命在旁的部将南霁云对准他射箭。那人果然是尹子奇,当即被南霁云射伤。叛军为了救护尹子奇,仓皇撤走,睢阳的军民也得到了暂时喘息的机会。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两个月,尹子奇又率军来攻,兵力也增加了好几万。这一回他采取长期围困的策略,在城外掘了三重深壕,准备困死睢阳军民。
睢阳城里的粮食很快吃光,饿死的士兵越来越多。到后来,能守城的只剩下六百多人。张巡和这些能活下来的,都伤病在身,疲乏不堪。这时,一切能填肚子的东西都填进了肚子,饥饿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于是张巡又下令张网捕麻雀,掘洞捉老鼠,并把兵器上的皮革解下来煮了吃。
尽管如此,仍然没有人投降叛军。最后由于粮尽援绝,睢阳城终于被叛军攻破,张巡、许远等壮烈牺牲。
洛阳纸贵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著作风行一时,流传很广。
左思是西晋时期的作家,他写文章非常认真,从不追求多产速成,因此,写出的文章质量很高。他曾用一年的时间,写了一篇《齐都赋》。后来,因为他的妹妹被选入宫,全家迁居京城洛阳,他被任为著书郎。从这时起,左思开始计划写《三都赋》(三都,指魏、蜀、吴三国的都城)。他整天苦心构思,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这篇文章。他在书房外的走廊里,庭院里,甚至厕所里挂上纸笔,每得佳句,不论一句半句,立刻记录下来。这样努力了十年,才写成这篇《三都赋》。
《三都赋》一问世,由于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艺术价值极高,于是,当时京城洛阳有地位的人都争着买纸抄写阅读。这样,洛阳的纸张突然变得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据传说狼和狈是同一类动物。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狈每次出去,都必须依靠狼,把它的前脚搭在狼的后腿上才能行动,否则就寸步难行。
狼和狈常常联合起来去偷吃人家的牲畜。狼用长长的前脚,狈用长长的后脚,互相配合,既跑得快,又站得高,这样就能翻进羊圈,偷走羊只。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用来比喻坏人互相勾结,共干坏事。
老奸巨猾
《资治通鉴·唐纪》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玄宗的宰相李林甫,才艺不错,字画也好,但作风不正,品德不好。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的人,他都十分嫉妒,千方百计地暗害人家。他和人们交往时,表面上总是装得非常忠厚和善,说起话来甜言蜜语,但实际上秉性狡猾,满肚子的毒计。别人有事求他,他总是满口答应,毫不推辞。可是别人走后,他不但不办,反而想方设法进行破坏。他对皇亲贵戚,尽量奉迎,极力巴结;对地位比他低的人,稍不如意便加陷害,“虽老奸巨猾,无能逃其术者。”(意思是:极其狡猾的人,也无法逃脱他的诈术。)他在朝十九年,一直以奸诈的手段待人。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认清了他的本质,于是称他为“口有蜜,腹有剑”的人。
后来人们引用“老奸巨猾”来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雷霆万钧
《汉书·贾山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西汉有个人名叫贾山。汉文帝时,他借秦朝的事情为喻,撰写了《至言》,欲以此向汉文帝进谏。在《至言》的第二段,阐述了他要求广开言路的道理。他认为如能广开言路,善于养士,则国家之实力就会强大。这就好比“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意思是:震耳欲聋的暴雷所击之处,没有不被摧折之物;三十万斤重力所压,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