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路费多也不行,你走错了方向。”他又说:“为我驾车的人技术很高超。”他这几个方面的条件愈好,可愈走离楚国愈远了。现在大王你想称霸,想取信于天下。你依仗你的国大兵精,进攻邯郸,扩大疆土、提高威信。可你不知道,你愈是这样做,愈成不了霸业,离霸业愈远,就象去楚国而向北走,愈走愈远一样。
后人根据这段故事概括出“南辕北辙”成语,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同背道而驰的意思差不多。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成语由车胤囊萤及孙康映雪夜读两个故事而来。事见《晋书·车胤(读yìn印)传》和《尚友录》两书,意思是想尽办法刻苦读书。
晋代人车胤,小时非常爱读书。但家穷如洗,连买点灯油的钱都没有,夜晚无灯读书,他非常着急。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他偶然发现一群萤火虫一亮一亮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受到了启发。他想,若捉几十只萤火虫装在白布袋中,发出的亮光不就可以读书了吗?从此,他每夜都在萤火虫发出的光亮下攻读,甚至有时读书至天明。
孙康也是晋代人,也因家穷无灯夜读,故冬夜常就皑皑白雪之反射光读书。
车胤、孙康如此勤奋刻苦读书,在当时就颇受人们的赞颂,成为美谈,故以致形成了囊萤映雪故事,流传于后世,启迪人们苦读上进,不要浪费宝贵时光,虚度年华。
南柯一梦
南柯:南面的大树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荒唐幻想,现在常比喻为一场空欢喜。
相传唐代有个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一天适逢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但见洞中晴天丽日,另有世界。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招他为驸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
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
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敌,屡战屡败;金枝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连遭不测,辞去太守职务,扶柩回京,从此失去国君宠信。他心中悒悒不乐,君王准他回故里探亲,仍由两名紫衣使者送行。
车出洞穴,家乡山川依旧。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吓了一跳,惊醒过来,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而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梦中“南柯郡”、“槐安国”,其实原来如此!
南山可移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铁案已定,终无改变。
公元七一○年,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参与后来当皇帝的李隆基发动的宫廷政变,拥立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当皇帝,这就是唐睿宗。太平公主以为自己立了大功,从此把持朝政,为所欲为,连宰相都要听从她的话,京城里的百官更是对她敬若神明,竭力奉承。
太平公主家里有的是钱,但她并不满足,还到处搜括钱财,侵夺土地。有一次,她纵容家奴霸占一座寺院的磨坊,寺院为此告到官府,要求主持公道。
主审这个案子的,是雍州负责地方民政等事的司户参军李元紘。李元紘为官清正,审案公正。他查明那个磨坊确系寺院所有,不怕得罪显贵的太平公主,将磨坊判还寺院。
李元紘的上司雍州长史窦怀贞得知这个事后,怕有权有势的太平公主会怪罪下来,影响到自己的前程,因此马上召见李元紘,催促他快改判。
不料,李元紘不听从窦怀贞的话,当场在判决书上写了两句话:终南山也许还能够移动,这个判决绝对不可改动。写罢,把笔丢下离去。
南州冠冕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赞誉才识卓绝的人。
三国时,刘备的重要谋士庞统,是襄阳地区大名士庞德公的侄儿。他年轻时模样朴实迟钝,没有人看重他,但庞德公很了解他的才能。
当时,荆州有个贤士,名叫司马徵,善于识别人才,与庞德公是知交。庞统十八岁时,庞德公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