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嫉妒。‘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意思是说:我很愚笨,的确不能以一躯之身使众多的人都很满意,来担当天下人的埋怨)。您还是让我不要担当朝廷的要职了吧,我甘愿回到后宫去干扫除劳役,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一派委婉动听之辞,使汉元帝更加信任他,不但没有让他去职,反而给予厚赏。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引申出“任劳任怨”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受埋怨。
如鱼得水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年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水)人。父亲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郡守的助手)。由于父母早丧,诸葛亮由叔父诸葛玄抚养。大约在他十四岁(公元195年)那年,他的叔父丢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的职务,带着他兄弟等投靠荆州牧刘表。几年后,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以西二十多里的隆中定居,一面吟诗作歌,一面又“躬耕陇亩(田亩)”。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那时候,他就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相国管仲;又比作率军击破齐国七十余城的燕国名将乐毅。可见他立志要兼有将相的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诸葛亮在隆中呆了十年。在这期间,他根据自己观察了解到的天下大势,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见解。正在这时候,处于危难之中的刘备,被迫也来到荆州依附刘表,他于公元207年曾三次到隆中,向诸葛亮求教统一天下的大计。刘备的诚恳态度,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他愿意帮助刘备成就事业。两人就在隆中草堂里促膝长谈。诸葛亮对于形势的分析十分精辟,并提出了夺取荆州(今湖南、湖北)、益州(今四川);和好西南少数民族,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
针。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听了,打心眼里钦佩诸葛亮,非常赞成诸葛亮的主张。刘备便把诸葛亮尊为军师,吃饭同桌,睡觉同屋,两人越来越亲密。这时和刘备结为兄弟的关羽、张飞看了,心里很不高兴,便在刘备面前嘀嘀咕咕。刘备就向他们解释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意思是说:我有了孔明,就好似鱼儿得了水一样。希望你们深明大义,不要再说什么了。
关羽、张飞听了,也自觉惭愧,就不再说什么了。
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只用了十三、四年的时间,就占据荆州、益州,于公元221年终于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出“如鱼得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得到了最理想的人才或环境;也常用来形容双方关系十分融洽。
如火如荼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国语·吴语》。荼(音tú途):一种开白花的茅草。
公元前482年,南方的吴国兴盛起来,吴王夫差在打败了越国以后,又引兵北上与齐、楚、晋各强大的诸侯国争盟主。论实力,在当时北方几个大国中,能同吴国争雄决胜的只有晋国。夫差为了和晋定公争做诸侯的盟主,就率领大军到了卫国的黄池(今河南封丘县)与诸侯会盟。表面上说是商讨联盟的事,实际上是要压晋定公承认自己的霸主地位。
可是,万万没想到,会盟刚刚开始,夫差就接到报告说:前些年被打败的越王勾践,乘吴军北上的时候,大举进兵吴国,放火烧了吴国的姑苏,夺走了不少的地方和财物。这可真是:“前门遇盗,后门失火”。这可怎么办啊?吴王夫差急得搓手跺脚,连声哀叹。
要是放弃会盟匆匆回师去对付越国吧?又怕越国进攻的消息传出去后,会盟的诸侯国乘势夹击,落个全军被歼的下场;要是草草会盟,让晋国占了上风,做了盟主,多年来的心愿全都落空了。这可难办啊?夫差只急得暗暗叫苦。这时,大夫孙雒(音luò洛)向吴王献策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是:“既要会盟,又要占上风。而且还要速战速决。”说罢,他贴着吴王的耳朵,悄声细语说了一阵,吴王连连高兴地点点头说:“好!就这么办!”
夜里,吴王夫差在中军帐传下命令,全军上下吃饱喝足,整装待命。半夜时分,他又命令士兵穿上指定的铠甲,带好兵器,分成左、中、右三队,各摆成一个方队的阵势。
中军都穿着白色的铠甲和白色的衣裳,打着白色的旗帜,带着白色羽毛的弓箭,“望之如荼”。意思是说:远远看去,白皑皑、银晶晶,好似一片盛开的白色荼花。吴王亲自提着大斧,载着绘有熊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