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成语故事 > 第23章

第23章

弹过的琴想弹琴抒怀,可是,他调弦调了半天,琴音总是调不好,于是把琴扔在地上,悲痛地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意思是:子敬啊,子敬,你和琴都死了啊!)他说完之后,便悲恸欲绝。一个月之后,王徽之也死了。

后来人们引用“人琴俱亡”表示人死了,琴也无法弹了,用来形容看到遗物,引起对死者哀悼、怀念的悲痛心情。

任重道远

《论语·泰伯》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次,曾子的学生去问曾子:“读书人应该怎样做人?”曾子说:“必须刚强而有毅力。”学生又问:“为什么要这样?”他回答说:“‘任重而道远。’(意思是:治理天下的任务很重,道路又很遥远。)没有坚强的毅力,是担不起这副沉重的担子的。”他说到这里又看看学生,然后慢条斯理地说:“你们把施行仁政作为自己的任务,这一副担子能说不沉重吗?就是一直干到死,还不一定能实现施仁德于天下,能说这一道路不遥远么?”学生们听后严肃而又认真地说:“老师放心,我们一定会坚韧不拔地把这个担子担当起来。”曾子听了微笑着点了点头。

后来人们把“任重而道远”说成“任重道远”,用来比喻担负的责任重大,而且要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

弱不胜衣

《红楼梦》第三回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黛玉的母亲去世以后,贾母念她孤苦伶仃,便把她接进京来,和她一起生活。

黛玉来到外祖母家,刚进房门,只见两个人扶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来,黛玉知是外祖母了,正想下拜,早被外祖母抱着,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地叫着大哭了起来;在场侍立的人,没有一个不跟着流泪的,黛玉也哭个不休。经众人慢慢劝解,黛玉才得拜见外祖母。

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举止言谈却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姿态。众人见她体弱,知她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为何不治好了?”黛玉道:“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如今了,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听了便说:“这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故事中的“弱不胜衣”形容黛玉瘦弱得似乎连衣服都承受不起。后来人们则用来泛指身体虚弱。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十室九空

这个成语出自《宋史·余靖传》。

北宋时,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地区)有一个名叫余靖的人,年纪很轻时,便以文学方面的才能而在当地闻名。后来考中进士,由县尉逐步升为集贤校理。

余靖直言敢谏,即使是皇亲重臣,他也敢表示非议。对皇帝处理的某些问题,也敢提出不同意见。后来因不同意对范仲淹贬职而受到调职处分。

宋仁宗时,开宝寺灵感塔发生火灾。余靖乘机上书,劝仁宗推行德政,体恤民心。在上疏中,余靖写道:我听说,要做一个好皇帝,就应该勤劳节俭,施行德政,感动人心。这样,即使有什么危难,也能够渡过去。现在,我们在西部边境用兵,弄得国家财政枯竭,老百姓十分穷困,十户中有九户家破人亡,四处飘零。(原文是:“十室九空。”)希望陛下好好替老百姓想一想。

由于余靖当谏官时得罪了很多权贵,不久,便被调离了京城。

人们引用“十室九空”成语,一般是形容由于战乱、灾荒或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而导致人民大量死亡、破产、逃散的荒凉景象。

三人成虎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二》。

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时而互相攻伐,时而互订盟约。为了使双方能真正遵守信约,在订立盟约时,往往要将本国的太子或其他重要皇亲交给对方做人质。

有一次,魏、赵联盟,魏国的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庞葱对魏王说:“如果现在有人向您报告,说大街上跑来一只老虎,您会相信吗?”魏王回答说:“我不相信。”庞葱接着问:“如果有两个人来报告,说大街上跑来一只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是将信将疑。”庞葱又问:“如果有三个人来报告,说大街上跑来一只老虎,您又将如何?”魏王说:“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便对魏王说:“大街上不会跑来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情。可是,因为三个人说有,您就相信真有老虎。(原文是:‘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之则成虎’。)现在我们将要长时间地住在赵国的都城邯郸,邯郸与魏国国都大梁的距离,比宫殿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