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成语故事 > 第24章

第24章

人穿紫衣服进宫,你就对他说:‘离我远一点,我讨厌紫衣服的臭味。’”齐桓公连连称“好”。回宫以后,就马上按照管仲教的法子去做。结果,当天在宫中的近臣、侍卫中就没有人再穿紫衣服了。第二天,在都城里便没有人再穿紫衣服。到了第三天,整个齐国就再也看不到穿紫衣服的人了。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上行下效”这句成语,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边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上楼去梯

“上楼去梯”又称“上楼抽梯”、“上屋抽梯”,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在官渡巧施计谋,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使得袁绍的主力几乎全部被歼。随后,曹操逐步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一度依附于袁绍的刘备迫于形势,只得南下投靠荆州的刘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到隆中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来做自己的军师。当时,刘表与江东孙权战事失利,曹操也在打荆州的主意。荆州内部各个集团之间也矛盾重重。刘表宠爱后妻蔡夫人生的小儿子刘琮,而不喜欢前妻生的大儿子刘琦。在刘琮这一派人的压抑下,忠厚老实的刘琦很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但苦于想不出避祸自保的办法,心里十分忧虑。

一次,刘琦乘刘表把刘备、诸葛亮请到荆州议事的机会,邀请诸葛亮到他家的后花园观赏游玩。喝茶之问,刘琦对诸葛亮说:“我的继母不能容我,希望先生想个法子救救我。”诸葛亮推辞说:“我是作为客人寄居在你们这里,怎么敢参与你们家庭内部的事啊?倘若泄露出去,那真为害不浅。”说完,就要走。刘琦把他挽留到密室喝酒。喝酒之中,刘琦又请诸葛亮教他一个自救的办法,又被诸葛亮推辞了。刘琦又以请诸葛亮到他的楼上看古书为由,把诸葛亮请上一座小楼,令人撤去楼梯(原文是“共上高楼,令人去梯”),再次请求,跪在地上哭着说:“我几次向您请教自救的好计策,您怕泄漏,不肯说,今天在这里,上不着天,下不沾地,您说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听到,您就放心地谈吧!如果您还不肯谈,我只好现在就死在您的面前了。”诸葛亮没有办法,就教他去请求带兵镇守江夏,以此达到避祸的目的。第二天,刘琦依计而行,果然避过了刘琮集团的迫害。

后来,人们把“共上高楼,令人去梯”简化成“上楼去梯”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极端秘密的策划,也用来比喻诱人上当。

尸位素餐

“尸位素餐”也作“尸禄素餐”,见于《汉书·朱云传》。

西汉元帝时,鲁地(今山东省)有一个名叫朱云的人,他容貌雄伟,身材高大,不但好行侠义、勇力过人,而且为人忠正,很有谋略,受到当时地方各界的称誉。

但是,这样的人却不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一开始,华阴县(今属陕西省)守丞推荐朱云竟被反坐。后来虽然先后当过几个县令,但由于他结交一些正直的人,反对握权枉法的丞相和中书令;被逮捕入狱,直到元帝逝世才被放出来。

汉成帝时,安昌侯张禹由于曾经当过成帝的老师而受到重用,当了丞相,但是朱云对张禹却有自己的看法。有一次,他上书成帝,要求接见。接见时,他当着满朝公卿的面对成帝说:“现在这些朝廷大臣,上不能帮助皇上治理国家,下不能为老百姓谋利益,皆尸位素餐。”还要求治张禹的罪。成帝见他如此攻击朝廷的大臣们,大怒,下令将他处斩。幸亏左将军辛庆忌冒着丢官送命的危险,再三向成帝请求,才免去了朱云的死罪。

朱云所说的“尸位素餐”引自《书·五子之歌》和《诗·魏风·伐檀》。尸,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书·五子之歌》中有“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的词句,以“尸位”比喻有职位而不做工作。“素餐”,是指不劳而获或不劳而食,《诗·魏风·伐檀》中,有“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诗句。朱云把“尸位”和“素餐”合在一起,用来批评那些朝廷大臣们,占据了很高的职位而不办事情,拿了很多的薪水而不工作。

后人用“尸位素餐”作成语,比喻居位食禄而不尽职,作贬义词用。但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没有做什么工作。

水深火热

“水深火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战国后期,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燕国的大部分土地。别的国家都议论来救助燕国。齐宣王对此很是担心,便向孟子问道:“很多国家都在商议要攻打我们齐国,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它们呢?”

孟子答道:“我听说过,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