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楚国对他的追捕,直接到吴国去了。
楚平王也料到伍子胥会到吴国去,因此严令昭关的守将,在城墙上挂着伍子胥的画像,对过往人员一一验对。
在离昭关不远的地方,伍子胥遇到了一个名叫东皋公的老人。他非常同情伍子胥的不幸遭遇,便让伍子胥在他家住下,等待时机,设法混出昭关。
几天后,东皋公找了一个容貌与伍子胥差不多的人,让他穿上伍子胥的服装出关。过关口时,故意装得慌慌张张,结果被守关将士认作是伍子胥而被抓住。关口士兵以为追捕对象已经抓住,放松了警惕。
就在这时刻,伍子胥扛着一只装载行李的大口袋,在东皋公的掩护下,混出了昭关。等守将发觉抓错了人,伍子胥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
出昭关后,伍子胥还是白天躲藏起来,晚上赶路。到吴国的都城时,他已没有吃的东西。于是他披发赤膊,化装成了一个要饭的,在吴都热闹的街市上,鼓起腹部**唱曲,以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他悲哀地唱道:“呜,呜,呜——天大的冤屈无处诉。宋国、郑国一路跑,孤苦伶仃谁帮助?杀父大仇不能报,哪有脸面做大夫……到如今,**要饭泪纷纷,定要吹出有心人。”
果然,在吴市**的伍子胥,被吴王的哥哥公子光注意到,并把他请了去。后来,他成为吴国的大夫,使吴国成为霸主,并将楚国打败,为自己的父兄报了仇。
五色无主
“五色”,指脸上青、黄、赤、白、黑五种气色;“无主”指失去控制。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极度惊慌恐惧的神态。
传说在尧治理天下的时候,出现了滔滔的洪水,使世上成了浩浩渺渺的**一片,连高山和丘陵的顶巅都快要淹没了。
舜在巡视中发现,禹的治水本领比他父亲高强,便向尧推荐,让他继任父职治水。不久尧去世,舜负责治理天下,便让禹掌管工程。禹改用疏导的方法治水,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平息水患。后来,禹成为舜的继承人,建立了夏朝。
有一次,禹带着许多随从到南方去巡视。在渡长江的时候,突然波涛翻滚,船被颠得左右摇晃起来。
就在这当口,一条巨大的黄龙从江中冒了出来。船底被龙背顶出水面,只要它稍晃动一下,船就会翻入江中。船上的人脸色失去了控制,纷纷露出惊骇的神色,狂呼乱叫起来。船上惟一神色自若的是禹。他毫无惧色地站在船头上,笑着对黄龙说:“我受天帝之命全力为百姓做事,活着的时候生命寄放在人间,死了就像回家一样。你不需要这样吓唬我,快走吧!”
黄龙听了禹的话后,注视着禹的脸色,发现他果
然没有任何恐惧的表现,马上沉入江中潜走了。
物以类聚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同类的东西总聚集在一起,比喻坏人互相勾结。
战国时,齐国有个很聪明的人,名叫淳于髡。他身材比较矮小,为人滑稽,屡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
齐威王死后,齐宣王继位。宣王招纳贤士,让淳于髡推举人才。
淳于髡在一天之内,就向宣王推举了七位贤能之士。
宣王感到惊讶,向淳于髡招招手说:“你过来,我有话对你说。我听说人才是很难得的,方圆千里之内能选出一位贤士,那就好像贤士多得肩并肩站着一样了;百年之中出现一位圣人,那就好像圣人多得一个跟着一个来了。现在,你一天之内就推荐了七位贤士,不是太多了吗?”
淳于髡回答说:“不能这么说。要知道,同类的鸟儿总是在一起聚居,同类的野兽总是在一起行走。到水泽洼地里去寻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永远也找不到一点;而到睾黍山、梁父山的背面去寻找,就可以成车地装载回来。这是因为,同类事物相聚在一起。我淳于髡也可以算是贤士吧,您到我这儿来寻找贤士,就好比到河里去汲水、用火石去打火那样容易。我还可以给您再推荐一些贤士呢,何止这七个!”
寻章摘句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唐代李贺《昌谷集·南园》诗。寻:找寻;摘:摘录。
由于封建制度的压抑,李贺应试求官不成,终日困守在书斋,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感到无比愤懑。公元812年(唐宪宗元和七年),宰相李绛(音jiànɡ匠)又上疏说:黄河南北大约有五十余州都为藩镇割据,国家的法令在那里都行不通了。李贺听说后,一方面对封建统治当局腐败无能不满,另一方面面对这种连年征战不已的动乱局面,又渴望走出书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