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诗经 > 第12章

第12章

鸤\鸠

鸤\鸠在桑①,其子七兮②。淑人君子③,其仪一兮④。其仪一兮,心如结兮⑤。鸤\鸠在桑,其子在梅⑥。淑人君子,其带伊丝⑦。其带伊丝,其弁伊骐⑧。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⑨。其仪不忒。正是四国⑩。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注释】

①鸤\鸠:布谷鸟。在桑:在桑树上。全篇四章,鸬鸠始终在桑,这一起兴,是和下面的“其仪一”“心如结”密切配合的;②七:七只小布谷鸟;③淑人君子:善良而有才德的人。淑人:善良的人。君子:指有才学有品德的人;④其仪一兮:他的行为作风是一贯正派的,言行是一致的。仪:容貌、举止、风度。一:一贯,一致;⑤心如结兮:意志坚强,立场坚定。心:意志。结:凝聚,坚定;⑥在梅、在棘、在榛:在梅树上、酸枣树上、榛树上。说明小鸟已经长大,逐渐远离它们的父母和老窝,比喻一些年轻人往往见异思迁,不能始终如一;⑦其带伊丝:他的腰带是丝织品。伊:语气助词,常用于句中;⑧弁:古代男子的礼帽。骐:青黑色的丝织物;⑨不忒:没有差错,不改变。忒:差错,改变;⑩正是四国:即“是四国正”,是大家的楷模。正:标准,模范,楷模,样板。四国:四方,引申为“大家”、“群众”;正是国人:即“是国人正”,是全国人民的楷模。国人:全国人民;胡不万年:(这样的典型)怎能不万世流传下去呢。怎能不流芳百世呢。胡不:为什么不。

【译文】

布谷筑巢桑树间,喂养小鸟心不偏。我们理想好君子,说到做到不空谈。说到做到不空谈,忠心耿耿磐石坚。布谷筑巢桑树间,小鸟学飞梅树颠。我们理想好君子,丝带束腰真不凡。丝带束腰真不凡,玉饰皮帽花色鲜。布谷筑巢桑树间,小鸟飞在枣树上。我们理想好君子,言行如一不走样。言行如一不走样,四方各国好榜样。布谷筑巢桑树间,小鸟飞落榛树上。我们理想好君子,全国百姓好官长。全国百姓好官长,怎不祝他寿无疆。

下泉

冽彼下泉①,浸彼苞稂②。忾我寤叹③,念彼周京④。冽彼下泉,浸彼苞萧⑤。忾我寤叹,念彼京周⑥。冽彼下泉,浸彼苞蓍⑦。忾我寤叹,念彼京师⑧。芃芃黍苗⑨,阴雨膏之⑩。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注释】

①冽:寒冷。下泉,出自地下的泉水。②稂(láng):莠一类的草,又叫童粱。《毛传》:“稂,童粱,非溉草,得水而病也。”③忾(kài):叹息。寤:醒,指不寐,睡不着。④周京:周之京城,指西周的国都镐京。幽王骊山亡国,平王东迁。念周京:即怀念西周之意。⑤萧:即艾蒿。⑥京周:即周京,为协韵而倒文。京:有“大”之意,京周故可视为双关之语。⑦蓍(shī):蓍草,古人用其茎占卜。⑧京师:本称周之国都,后世即称国都为京师。⑨芃芃(péng):草木茂密貌。黍,黍子,谷子之一种。⑩膏:滋润。此上二句以雨水滋润黍苗茂盛比兴西周恩泽布于各诸侯国。四国:四方各国。此句指各诸侯国有周王而依赖尊仰。东周时周天子名存实亡,故诗怀念过去西周之时。《郑笺》:“有王,谓朝聘于天子也。”郇(xùn)伯,文王之子封于郇,为郇侯,曾为州伯(诸侯之长),故称郇伯。劳,慰劳《郑笺》:“郇侯,文王之子,为州伯,有治诸侯之功。”

【译文】

下泉水呀清又凉,淹得莠草难生长。睁眼醒来长叹息,不知京都怎么样。二、下泉水呀清又凉,淹得蒿草难生长。睁眼醒来长叹息,空念京城难回乡。三、下泉水呀清又凉,淹得蓍草难生长。睁眼醒来长叹息,京师惹人常怀想。四、蓬勃一片黍苗壮,阴雨润泽助它长。各国诸侯终有主,护送敬王荀伯忙。

豳风

七月

七月流火①,九月授衣②。一之日觱发③,二之日栗烈④,无衣无褐⑤,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⑥,四之日举趾⑦,同我妇子,饁彼南亩⑧。田畯至喜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⑩,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以伐远扬,猗(掎)彼女桑。七月鸣,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