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宋词三百首 > 第10章

第10章

线”,显出宦游天涯之可哀,而己思归之情,亦倍见殷切。

此词章法奇横,饶有情韵。况周颐云:“‘曾湿西湖雨’,是清语,非艳语。与上三句相连属,逐成奇艳、绝艳,令人爱不忍释。”观况氏所论,可知苏轼天才吐露,往往馨逸,非后人所可企及。

减字木兰花

已卯儋耳春词①

春牛春杖②,无限春风来海上③。便乞春工④,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⑤,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⑥。

【注释】

①已卯:哲宗元符二年(1099)。儋耳:即今海南儋县。苏轼于绍圣四年(1097)再贬儋州。

②春牛春杖:古代习俗,府县官表示劝农,于立春前一日,迎春牛置署前,次日以红绿丝**牛身,谓之打春。牛古以土制。春杖,即采鞭。

③海上:绍圣四年,苏轼由惠州南徙琼州。三年赦归。此词作于海南岛,故曰“海上”。

④春工:以春天拟人。指生物得春而发育滋长。金元好问《赋瓶中杂花诗》之二:“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薰染费春工。”

⑤春幡:春旗。旧俗于立春日挂春幡,作为春至的象征。春胜:也是立春节物,剪纸或绢,作吉祥图案、文字。

⑥“不似”二句:即“不似杨花,卷起天涯似雪花”之倒装。杨花,即柳絮。

【简说】

这首词作于元符二年(1099),时作者在海南贬所。作品写海南春光,着意歌颂报春的海风。

词由海南开春民俗写起。立春节物,春旗采胜,迎春劝农,与中原一般无异,系乎民俗,可资考订。词中,作者以“我本儋耳人”,“海南万古真吾分”的主人身分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歌颂了和煦报春的海风。是它“又绿江南岸”,吹绽桃花红艳艳,增人朝气,把万物唤醒。不像暮春暖风,卷起似雪杨花漫天涯,容易触引宦途失意的感伤。

这首词,不但反映的内容是当地诸黎百姓熟悉的开春时节致祭先农、祷祝丰年的事,具有浓郁的海南农村特色和生活气息;而且词语通俗生动,富于变化而有力度。全词精神境界颇为高昂。“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东坡此词亦足当之。李之仪(一首)

李之仪,字端叔,沧州无棣(今山东县名)人。神宗时进士。哲宗时曾任枢密院编修官。徽宗朝因文章得罪,被贬到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他的词以小令见长,毛晋《姑溪词跋》说他“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可以看出他的词风。有《姑溪居士文集》。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简说】

相思不得相见,此恨长于此水,只能祝愿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语极平常,而设想却很别致,可以说深得民歌风味,正是以情语见长。舒亶(一首)

舒亶(dǎn胆)(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今浙江县名)人。英宗治平二年进士。神宗时做过知知制诰,御史中丞。徽宗时任龙图阁待制。有集,不传。

虞美人寄公度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②。背飞双燕贴云寒③。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浮生只合尊前老④。雪满长安道⑤。故人⑥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海。

【注释】

①公度:不是黄公度。此公度生平不详。

②芙蓉:指荷花。两句是形容日落以后,水天相连,波上寒雾四起的苍茫景象。

③寒:言其高远。这句指双燕相背向云边飞去。

④浮生强合尊前老:句式与韦庄“

游人只合江南老。”(《菩萨蛮》)相同。尊,即酒器。这句是指借酒以消磨光阴。

⑤这句是说目前大雪把来长安的道路都堵住了。

⑥故人:指黄公度。这两句用陆凯寄范晔诗意。《荆州记》说。“陆凯与范哗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哗。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简说】

上片写当年所见的江南景色是花落燕飞、春色无际。下片写眼前雪满长安,想见江南春景而不可得,只能期待从故人寄来的梅枝上见到江南春色。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眉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