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
上片写客愁。船过吴江时客在船上,远望岸边酒楼。“春愁待酒浇”,是想借酒浇愁而不可得,只有风雨增添愁思。下片写离情。想到闺人在家调笙焚香。如今流光易逝,一年又过,不知何时才能归家团聚。
昭君怨卖花人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
巷西家。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①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注释】
①鸦鬟:即“丫环”,婢女。
【简说】
题目是卖花人。先写他的小小担子,满是春色。再写帘外叫卖,帘内入报。绘声绘形,生趣无限。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与本词相比,虽都写卖花,前者是人在小楼听卖杏花。后者则以卖花人口吻穿街走巷叫卖鲜花,显得更活泼些。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①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②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③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④。
【注释】
①昏:指烛光昏暗。
②断雁:离群的孤雁。薛道衡《出塞曲》:“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
③僧庐:僧房。
④星星:指白发很多。
【简说】
词中通过人生三个时期,抒写听雨者在不同时期中的活动和心情。先是少年听雨歌楼时的密意柔情,次写壮年听雨客舟时的慷慨豪情,再写老年听雨僧舍下的遁世幽情。概括性很强。
霜天晓角
人影窗纱①。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檐牙②。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注释】
①这句是说纱窗上印着个折花人的影子。
②檐牙:屋檐边上。
【简说】
先以窗纱上的人影,点明外面有人来折花。然后通过自问自答,反映作者的思想活动:先是想不知哪个来折花;再想随她去折吧,知道这是折给谁的呢;但一想还得告诉她檐前的那枝最好,折时手要伸得高些。末尾以人面与花枝相映,作为对折花人的期许。
贺新郎
秋晓
渺渺啼鸦了①。亘鱼天,寒生峭屿②,五湖秋晓③。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④。起搔首,窥星多少⑤。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⑥。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鬓,与秋俱老⑦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⑧。万里江南**恨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⑩。烟未敛,梦山杳。
【注释】
①渺渺:微远的样子,啼鸦了:乌鸦的啼叫声停止,这句是说,乌鸦越飞越远,它的叫声渐渐消失,暗示天已亮了。乌鸦在黎明和黄昏时啼叫得最欢。
②亘;绵亘,辽阔。鱼天:指水面。峭屿:陡峭的岛屿。这两句是说,耸立在辽阔湖面上的岛屿,弥漫着寒气。
③五湖:太湖的别名。《太平御览》引晋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以其周行五百余里,故以五湖为名。”
④“竹几”两句:是说作者正在点着灯的竹几旁做梦,被马嘶声惊醒,知道早起的行人已经上路。
⑤窥星多少:察看星星多少,判断天色迟早。
⑥青花:指牵牛花。以上四句写秋天破晓时的户外景色。
⑦愁痕:愁容。翻催:反而催逼。鬓鬓:两鬓的黑发。这三句是说,原指望秋风能扫去愁容,结果西风反而使人增添白发,使人和秋天一样老去。
⑧金粉屏:有金粉绘饰的屏风。这三句是说,回顾过去懒散纵酒的生活,而现在已经没有中年时的那种情绪了。
⑨**:典见《史记·范睢列传》:鼓腹**,乞食于吴市”说春秋时楚国伍员的父兄被平王杀害,伍员含恨逃奔吴国,有一段窘迫的经历。这里借伍员的遭遇,比喻作者自己的亡国之痛。
⑩参差:高低不齐。白雁:似雁而小,白色,秋天时南飞。天杪:天的高处,天边。
敛:这里是消失的意思。楚山:指太湖一带的山。杳:隐没不见。
【简说】
这首《贺新郎》写出了一个经世事沧桑巨变、味家国破败凄苦的游子的眼中秋色。上片写秋景,下片写秋情。起首“渺渺啼鸦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