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一柴胡饮一为水数,从寒散也。凡感四时不正之气,或为发热,或为寒热,或因劳因
怒,或妇人热入血室,或产后经后因冒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但外有邪而内兼火者,须
从凉散,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钱)黄芩(一钱半)芍药(二钱)生地(一钱半)陈皮(一钱半)甘草(八分)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如内热甚者,加连翘一、二钱随宜;如外邪甚者,加防
风一钱佐之;如邪结在胸而痞满者,去生地,加枳实一、二钱;如热在阳明而兼渴者,加天
花粉或葛根一、二钱;热甚者,加知母、石膏亦可。
二柴胡饮二为火数,从温散也。凡遇四时外感,或其人元气充实,脏气素平无火,或
时逢寒胜之令,本无内热等证者,皆不宜妄用凉药,以致寒滞不散,则为害非浅,宜此主之。
陈皮(一钱半)半夏(二钱)细辛(一、二钱)浓朴(一钱半)生姜(三、五、七片)柴胡(一钱半,
或二、三钱)甘草(八分)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如邪盛者,可加羌活、白芷、防风、紫苏之属,择而用
之;如头痛不止者,加川芎一、二钱;如多湿者,加苍术;如阴寒气胜,必加麻黄一、二钱
,或兼桂枝,不必疑也。
三柴胡饮三为木数,从肝经血分也。凡人素禀阴分不足,或肝经血少,而偶感风寒者
,或感邪不深,可兼补而散者,或病后产后感冒,有不得不从解散,而血气虚弱不能外达者,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钱)芍药(一钱半)炙甘草(一钱)陈皮(一钱)生姜(三、五片)当归(二钱。溏泄
者,易以熟地)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如微寒咳呕者,加半夏一、二钱。
四柴胡饮四为金数,从气分也。凡人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外感风寒,或六脉紧
数微细,正不胜邪等证,必须培助元气,兼之解散,庶可保全,宜此主之。
若但知散邪,不
顾根本,未有不元气先败者,察之,慎之!
柴胡(一、二、三钱)炙甘草(一钱)生姜(三、五、七片)当归(二、三钱,泻者少用)人参
(二、三钱或五、七钱,酌而用之)
水二钟,煎七、八分,温服。如胸膈滞闷者,加陈皮一钱。
五柴胡饮五为土数,从脾胃也。脾土为五脏之本,凡中气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
不可。此与四柴胡饮相表里,但四柴胡饮止调气分,此则兼培血气以逐寒邪,尤切于时用者
也,神效不可尽述。凡伤寒疟疾痘疮,皆所宜用。
柴胡(一、二、三钱)当归(二、三钱)熟地(三、五钱)白术(二、三钱)芍药(钱半,炒用)
炙甘草(一钱)陈皮(酌用,或不必用)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热服。寒胜无火者,减芍药,加生姜三、五、七片,或炮干姜
一、二钱,或再加桂枝一、二钱则更妙;脾滞者,减白术;气虚者,加人参随宜;腰痛者,
加杜仲;头痛者,加川芎;劳倦伤脾阳虚者,加升麻一钱。
正柴胡饮凡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疟初起等证,凡血气平和,宜从
平散者,此方主之。
柴胡(一、二、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五片)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如头痛者,加川芎一钱;如热而兼渴者,加葛根一、二
钱;如呕恶者,加半夏一钱五分;如湿胜者,加苍术一钱;如胸腹有微滞者,加浓朴一钱;
如寒气胜而邪不易解者,加麻黄一、二、三钱,去浮沫服之,或苏叶亦可。
麻桂饮治伤寒瘟疫阴暑疟疾,凡阴寒气胜而邪有不能散者,非此不可。无论诸经四季
,凡有是证,即宜是药,勿谓夏月不可用也。不必浓盖,但取津津微汗透彻为度。此实麻黄
桂枝二汤之变方,而其神效则大有超出二方者,不可不为细察。
官桂(一、二钱)当归(三、四钱)炙甘草(一钱)陈皮(随宜用,或不用亦可)麻黄(二、三
钱)
水一钟半,加生姜五、七片或十片,煎八分,去浮沫,不拘时服。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