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数年过去。谭意歌的诗词才华愈发精进,她的作品被人们争相传颂。而她和刘相的那次对诗佳话也成为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激励着后人勤奋学习、追求卓越。
又一日,阳光明媚,春风拂面。谭意歌随着刘公的车马,一同游览岳麓山。他们悠哉游哉地行进在山间小路上,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落成一片斑驳的光影,映衬出谭意歌与刘公的身影。春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经过抱黄洞望山亭时,刘公突然诗意盎然,他停下车马,步入亭中。谭意歌紧随其后,亭中的其他客人也纷纷关注。刘公眺望着远方的山峦,感叹道:“岳麓山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今日得此美景,心旷神怡。”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仿佛能够传达出他内心的喜悦。周围的客人纷纷应和,他们或吟咏诗句,或抒发感慨。一时间,亭中诗意盎然,谭意歌站在一旁,默默地欣赏着他们的风采。
刘公转身看向谭意歌,微笑着说:“谭姑娘,你也来吟诗一首吧。”谭意歌有些羞涩地低下头,她的脸红了,仿佛一朵盛开的桃花。她轻声说道:“刘公,我不太擅长吟诗,还是欣赏大家的佳作吧。”刘公笑着说:“无妨,吟诗只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在于技艺的高低。你只要说出你内心的感受,便是一首好诗。”谭意歌感激地看了刘公一眼,她深吸一口气,轻声吟道:“岳麓山高入云端,峰峦叠嶂翠如烟。春风拂面花满园,心旷神怡更潇然。”她的声音轻柔而婉转,仿佛天籁之音,令人陶醉。周围的客人纷纷叫好,他们惊讶地看着谭意歌,仿佛发现了一颗新星。
刘公也不禁赞叹道:“好诗好诗!谭姑娘真是才貌双全啊。”谭意歌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她的脸红了,仿佛一朵盛开的桃花。她感激地说:“谢谢刘公的夸奖,我只是随性而发,不足挂齿。”刘公笑着说:“小谭姑娘不必谦虚,你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我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大诗人。”谭意歌微笑着说:“谢谢刘公的鼓励,我会努力的。”刘公点了点头,他看向远方,仿佛看到了谭意歌的未来。
在接下来的游览中,谭意歌与刘公一起欣赏了岳麓山的美景,突然,一位客人提议道:“刘公乃当今文豪,何不吟诗一首以助雅兴?”
刘公谦虚地笑了笑,清了清嗓子,开始吟咏起一首绝句:“青山叠翠白云飞,碧水悠悠映翠微。风拂杨柳岸边舞,秋来红叶满山归。”
众人听后齐声叫好,纷纷称赞刘公的才情。谭意歌也为之赞叹不已,她深知刘公的才华非同一般。
此时,另一位客人站起身来,道:“吾也有诗一首,愿与刘公之诗媲美。”于是他念道:“翠峰揽胜景如画,烟霞缥缈隐人家。月照松林声幽幽,晨曦初露映朝霞。”
谭意歌听到这首诗后,心中涌起了一股钦佩之情。她暗自思量着自己的诗词功底与他们相比还差得很远。但她又不甘示弱,她知道自己不能轻易放弃这个机会。于是她鼓足勇气,向刘公施了一礼,道:“小女子也作了一首诗,望刘公指点。”说罢她轻轻地吟唱起自己的作品:“真仙去后已千载,此构危亭四望赊。灵迹几迷三岛路,凭高空想五云车。清猿啸月千岩晓,古木吟风一径斜。鹤驾何时还古里,江城应少旧人家。”
这首诗展现了她对岳麓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刘公听后惊叹不已。他环视四周,只见众人为这首才华横溢的作品所折服。他不禁感慨:“此乃真正的诗妖也!”随后他又感慨道,“谁能想到如此佳作竟出自一位年轻女子之手。”
谭意歌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激。她感激刘公的赞赏,也感激这个机会,让她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她知道,这首诗是她用心去写的,是她对岳麓山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的表达。
刘公看着谭意歌,眼中充满了欣赏和钦佩。他知道,这位年轻女子的才华是不可多得的,她的诗词作品,让人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他决定,要将她的作品推荐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她的才华。
谭意歌听到刘公的夸赞后,心中满是欢喜。她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作品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刘公欣赏着她的谦虚态度,问道:“这首诗中所流露的情感深邃而又真挚。与你的身世有关吗?”谭意歌听后微微一愣,她没有想到刘公会对自己如此感兴趣。她犹豫了一下,然后开始诉说起自己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