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嫡母重生出走后,侯府全家悔断肠 > 第17章 方法

第17章 方法

阎总管自然是不信,苏幕遮能想出来方法来。

他自己从宫中内书堂读出来的,学识一点不比举子差。

举子们为荣华富贵读书,他们这些公公们,就是为活命在读书。

入选内书堂,教授全是翰林院一甲进士,而且规矩极严,如果背不出书,小惩就是跪拜圣人,打板子。

大惩‘板著’惩罚要命,站在孔圣人面前,折腰双手抓脚,不许屈膝,不准弯腰,有一点姿势不对,4到6把戒尺如雨而下。

这样打死的公公,每期不下二三十个。

要在宫中出人头地,不单基本课业,很多课外书都得钻研,还常常应付皇上的考试。

皇室选出来管理的太监,都是学识极丰富的,三纹五典八丘九索读遍。

郡主府中,不止自己一个人查找方法,郡主还发动,大批的读书人,在找方法。

包括前朝发生过同样案子,当时和苏嗣修一样遭遇的是,一省总督的儿子,震动很大。

他们家出很大的花红悬赏,无数士子们,都没有想出方法来。

所以阎总管不相信,苏幕遮能时间这么短,想出方法来。

马车上寂静无声向前,阎总管抱一点侥幸的希望,能出现奇迹。

郡主,苏连城,自己,三人感情极深,当时朝廷发生皇子争位,苏连城像大哥一样,照顾他们,为他们遮风挡雨。

外人眼里他们地位很大差别,但是彼此之间过命交情,情谊没有变。

苏幕遮眼睛向上,好像有灵感但又差一点,又捕捉不到。

马车刚好到万年县衙,一句话在苏幕遮的脑海闪过,脸上露出笑容。

阎总管看见苏幕遮笑起来,随口问一句,“幕遮,你想到什么?有方法吗?”

“有了。”苏幕遮笑得很灿烂,“阎伯伯,我想到方法,但是三堂会审,能让我旁听吗?我们如何把观点说清?”

“什么?你有方法?”阎总管不可置信,想置疑又收住,舌头快打结,“你不会……,小遮你可要真的有办法?”

苏幕遮理解阎总管,没说出口的不相信,“事关弟弟的前途,阎伯伯我做姐姐肯定有握才说。你看衙门外都是带刀枪,着盔甲的士兵,我们能进去吗?”

“只要你有把握,我们怎么会进不去?”阎总管还是带疑惑口吻,“只要有能说服所有人的道理,伯伯肯定能带你进去。”

苏连城很少求到郡主府,求到又帮不上忙,让郡主和阎王总管很愧疚。

有方法能解决,进县衙,那反而是细枝末节。

“那好,阎伯伯,你带我进去吧!”

“丫头,你是认真的吗?”

苏幕遮眼神坚定的点头,“相信我。”

阎总管虽然是太监,但也是很有胆量的人,“行!伯伯陪你走一遭,你进后想说就说,有人质疑你,就说是郡主府的人。”

下马车,向县衙走去,将士们手中的枪伸出拦住喝问,“三堂会审,闲人止步。”

阎总管也不客气,直接从怀里掏出信物,“平阳郡主对案子很关注,要求旁听。”

将士上来检过信物,直接放人。

平阳郡主得到大家的爱戴,不仅是今上堂妹,更是以女儿身,带兵抵抗蛮族的入侵,演绎巾帼不让须眉勇气,是大衍活着的传奇。

进入县衙的公堂,苏幕遮看见万年县令,穿着官服坐在案桌后,和平时断案不同,有另外三个官员,坐在他旁边旁听。

应该是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官员。

下首站着五个穿着儒衫的读书人,衙役站班后面,站满穿绸缎的人,看来京城很多人关注这案件。

苏幕遮第一眼就看见,自己弟弟的背影,身上的衣裳皱皱巴巴,还沾着枯草,发髻是向一边歪。

心中一疼,真是无妄之灾,弟弟受苦了。

扫一眼后,还看见自家酒肆常客,黄公子和他的仆人老谢,心里疑惑怎么哪都有他?

裕王贺函肖也很诧异,他经过泰明酒肆,发现没有营业,他是来协调京城几个县的粮食救灾调动。

长安县,新丰县,良平县,包括万年县,都在推卸不能开仓放粮,准备看他的笑话。

他当然可以请张便宜行事圣旨,但是第一步就请旨,没有一点手段,不免让父皇和朝官小看。

后面还有很多事,如灾民的安置等事情,这些官员还会推诿。

必须拿出手段,来敲山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