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这一切。这种事后诸葛亮的智慧往往让人产生“早就应该预见到”的错觉。
但这种事后的“合理性”是一种认知陷阱。它让我们误以为下一次能够提前识别黑天鹅,从而更加大胆地承担风险。实际上,每一只黑天鹅都是独特的,过去的经验对于预测未来的黑天鹅毫无帮助。
4. 金融史上的黑天鹅集锦
金融历史就是一部黑天鹅的编年史,每隔几年就会有新的“不可能事件”在发生:
1987年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22.6%,比1929年大萧条期间的任何一天都要惨烈。在此之前,没有任何模型预测过如此规模的单日跌幅是可能的。
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这个由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设计的“完美”对冲基金,号称风险接近于零,结果却在俄罗斯债务危机中轰然倒塌,差点拖垮整个华尔街。
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这家拥有158年历史的投行一夜之间倒闭,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在破产前几个月,它的股价还在50美元以上,信用评级依然是投资级。
2020年原油期货负价格:wti原油期货价格跌至-37.63美元\/桶,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商品定价的基本认知。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者能想象到“我去买石油还tm能被倒贴钱”这种荒诞场景有一天会成为现实啊!
集锦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在每一次黑天鹅事件发生后,都会重新洗牌整个金融生态,让无数自认为已经掌握了市场规律的聪明人的资产,瞬间归零。
更残酷的是,那些在黑天鹅事件中幸存下来的人,很可能会变得过度自信,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如何应对极端风险。但实际上,他们只是运气好而已。下一只黑天鹅可能以完全不同的形式出现,让所有基于上一次经验制定的应对策略都变成废纸。
这就是黑天鹅最恐怖的地方:它们不仅会摧毁那些毫无准备的人,也会摧毁那些自以为已经做好准备的人。因为真正的黑天鹅,永远不会以你预期的方式出现。
在一个充满黑天鹅的世界里,传统的风险管理理论都显得苍白无力。你无法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来预测下一只黑天鹅,也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系统性风险。
唯一的生存策略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保持足够的敬畏,永远为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留下一定的余地。正如塔勒布所说:“黑天鹅的存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危险得多。”
不仅仅在金融市场中,在现实中黑天鹅也会出现,一个人的一辈子很长,总会遇到那么几次。那些能够长期存活并保持客观盈利的投资者,不是因为他们能够预测黑天鹅,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在黑天鹅降临时依然保持活着。
……
五,总结(以下都是我自己截止2025\/7\/5日的个人感悟,请以辩证的眼光看待)
当我们把上述这些概念综合起来,或许就能看清金融市场的部分真实面貌:
这是一个用k线图记录胜负的竞技场,一个用杠杆放大人性贪婪与恐惧的实验室,一个用滑点乃至跌停惩罚天真与无知的教学场,一个被黑天鹅事件不定期更新版本的生存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规则表面上公平透明——每个人都能查看k线图,都能使用杠杆,都可能遭遇滑点,都会面临黑天鹅。但掌握规则运用技巧的能力却天差地别。
那些真正的赢家,不仅要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更要深刻洞察概念背后的人性弱点和系统缺陷。他们知道如何利用别人的恐惧获利,如何在杠杆的陷阱中全身而退,如何在滑点的屠刀下保命,如何在黑天鹅的羽翼下寻找机会。
更关键的是,他们理解一个残酷的真相:金融市场本质上是一个零和游戏,甚至是负和游戏(考虑到交易成本和印花税)。你的每一分收益,都来自于别人的亏损。财富不会凭空产生,只会从一个口袋转移到另一个口袋。
而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他们进入这个市场时往往只看到了收益的诱惑,却没有真正理解风险的本质。
他们看到的是股神巴菲特的传奇,却忽略了无数倒在路上的尸骨;他们听到的是暴富神话,却选择性遗忘了破产的警告;他们相信自己是那个例外,是那个能够战胜市场的天选之子。
当黑天鹅降临、滑点爆发、杠杆反噬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参与的不是投资,说得好听点叫投机,说得难听点,这就是在进行不犯法的“赌博”!
但即使是这种痛苦的觉醒,往往也来得太晚。资金已经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