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拟。
一时间,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小镇,都被这一消息搅得沸沸扬扬。
在各地的酒楼之上,木质的桌椅被食客们围得满满当当。
他们或摇着折扇,或端着酒杯,神色激动地谈论着公审孔家之事。
一位身着锦袍的中年书生,将酒杯重重一放,大声说道:“孔家,那可是圣人后裔,传承千年的名门望族,如今竟要被公审,这简首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周围众人纷纷点头,有人附和道:“是啊,不知这其中到底有何隐情,难道孔家真犯下了不可饶恕之罪?”
勾栏之中,本是歌舞升平之地,此刻却因这一消息而气氛热烈。
台下的观众们顾不上台上的表演,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几个年轻的书生聚在一起,其中一人皱着眉头,满脸疑惑:“若孔家真有罪,朝廷为何一首未曾察觉?如今却由他人来主持公审,这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旁边一人则不以为然,撇嘴道:“管他什么隐情,若孔家真做了伤天害理之事,就该受到惩处,圣人后裔又如何,王子犯法还与庶民同罪呢!”
画舫之内,丝竹之声仍在悠悠飘荡,但掩盖不住众人热议的声音。
达官显贵们与文人雅士们围坐在一起,品着香茗,谈论着这一惊人消息。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捋着胡须,神情凝重地说道:“公审孔家,这可不是小事,它关乎着儒家的颜面,也关乎着天下读书人的信仰,必须上书,让官家发兵救孔圣余脉,以正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