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抗日峰火之铁血川军团 > 第489章 民生(三)

第489章 民生(三)

一包“杨氏乌龙”,甚至提前数月下订单。短短半年,农场不仅实现禽畜鱼肉对部队的稳定供应,三产收入更是翻了几番。

陈长官喜不自胜,连夜起草嘉奖文书。蒋先生起初将信将疑,微服简行来到农场。眼前是波光粼粼的鱼塘、漫山茶树与穿梭其间的成群禽畜,老兵们扛着锄头哼着小调,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他捏起一撮新茶细嗅,浓郁茶香扑鼻,不禁颔首:“杨峰,确是个人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刺耳的电话铃声划破农场清晨的宁静,杨峰接过听筒,听筒里陈长官的声音裹挟着难掩的兴奋:"杨峰!即刻来省府!蒋先生点名要见你!"放下电话,杨峰望着窗外长势喜人的茶园,指尖不自觉摩挲着茶杯——这些日夜的辛劳,终于要得到最高认可。

省府大楼前,陈长官早已负手而立,锃亮的皮鞋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走!"他重重拍了拍杨峰肩膀,"这次连我都没想到,你这农场办得比十万大军还管用!"两人的皮鞋声在大理石走廊回响,像极了战场上的鼓点。

总统府门前,荷枪实弹的卫兵如雕塑般伫立。杨峰主动解开军装扣,任由卫兵仔细搜查,余光瞥见陈长官昂首挺胸从旁走过,无人阻拦。这微妙的差别让他喉头一紧,却仍保持着挺拔的军姿。

议事大厅内将星云集,老将们胸前的勋章在吊灯下熠熠生辉。杨峰深吸一口气,换上笔挺的新军服迈步向前,军靴踏地声铿锵有力:"卑职杨峰,参见蒋先生!"

蒋先生放下手中文件,镜片后的目光扫过年轻人棱角分明的面庞:"原来你就是杨峰,果然年轻有为。"他的声音带着惯有的威严,却多了几分难得的和煦,"抗日战场上敢打硬仗,在广东搞民生有声有色,来台湾后又另辟蹊径。这份功绩,不亚于在前线冲锋陷阵。"

侍从托着红丝绒衬底的银盘上前,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在盘中泛着冷冽的光。蒋先生亲自拿起勋章,别在杨峰胸前时,金属的凉意透过布料传来:"望你继续为党国分忧。"

杨峰猛地立正,敬礼时军装摩擦发出干脆的声响:"定不负领袖重托!"他抬头瞬间,瞥见角落里几位老将投来复杂的目光——有赞许,有嫉妒,更有几分难以言说的惊讶。

杨峰胸中也翻涌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想当年在抗日战场上,他浴血拼杀,论战功何曾输过谁,却始终与这青天白日勋章无缘——那时蒋长官作为顶头上司,明里暗里的掣肘从未断过,他最高的荣誉也不过是几枚云麾勋章与宝鼎勋章。没曾想如今退守台岛,竟凭着盘活经济的几番谋划得了这殊荣,一时怅然与得意在心头交织。

他眼角余光扫过角落里那把早已坐冷的板凳,蒋长官正坐在那里,眼中的妒火几乎要溢出来。杨峰心头忽然一松:这位老上司当年也没捞着这勋章呢。周围几位老将纷纷过来道贺,他忙压下心绪,低声客气着谦逊几句。

蒋长官望着杨峰被众人簇拥的模样,暗地里咬得牙痒,偏又毫无办法。他如今早已不是当年的风光模样——部队在大陆打光了,人也成了台面上可有可无的角色,这次能挤进会场,还是托了多少人情、低了多少头才求来的。当年费尽心思打压的后生,如今倒成了人人追捧的红人,这份落差像针似的扎在心上。可事到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凑上前,挤出笑容:“杨峰,恭喜啊。”

杨峰连忙欠了欠身,声音压得更低:“这都是托蒋长官当年提携的福。”

一句话堵得蒋长官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偏他是老江湖,转瞬便呵呵笑起来:“哪里哪里,终究是你自己有出息。只是以后,还望你多照看照看老上司才是。”

“您这话说的,太见外了。”杨峰笑着应道,语气里的客套不浓不淡。

正说着,主席台上的蒋先生又开了腔,周遭霎时静了下来,众人连忙收声,齐齐转向台前。

喜欢抗日峰火之铁血川军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