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西山大营,亦至少有一半的势力为姜家所有。
姜铎年少之时便追随太宗皇帝,于军中效力。
宁公与荣公乃是其前辈。
及到壮年之后,又随太上皇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贾代善、贾代化与其为同僚。
最为关键者,乃是他对太上皇忠心耿耿,其间铲除了诸多对太上皇不利的勋臣世家。
对于这位老臣,太上皇极为倚重与信任。
姜铎者,亦是太上皇掌控大周军权之镇海神针也。
隆安帝心中巴望着这老东西早早归西,却又惧怕这老东西死去。
姜铎一旦故去,说不定大周军中便会引发大乱。
如今这大周军中,论资历、人望、实权,没有哪个老鬼能似姜铎这般镇得住场子。
果真死了,怕是军心就要大乱。
幸而,姜铎虽年近九旬,身子骨却依旧硬朗得很,比起还不到八十的太上皇来,身子明显更为健壮些。
见姜铎大步流星走来,太上皇景和帝叹道:“老东西,真真是羡慕你啊,比朕还大近十岁,身子却还这般硬朗。”
姜铎行至太上皇身侧,隆安帝赶忙令人搬了凳子过来。
除了这老姜头,便是宗室亲王亦无此等体面。
姜铎于太上皇身畔坐下,笑道:“老臣不过是吃饱了便睡,睡醒了又吃,除了吃喝之事,并无什么要劳心的。下头之事,交予小辈们去办便了,怎敢与为国事操劳了一世的太上皇相比?”
“朕如今亦是不再理事,身子总归还是不如你。”
“臣本是武夫出身呐。”
两位老者你一言我一语,殿中原本紧张的气氛,亦渐渐缓和下来。
隆安帝面色凝重。
这两个老狐狸自是有意安抚众人之心,莫叫百官群臣惊慌失色。
只是如此这般,把朕当成什么了?
冒冒失失就敲响景阳钟,朕就这般不济事么?
姜铎说了几句,站起身来,眯着眼,对着隆安帝道:“皇上,听小辈们讲,可是北虏又攻破了边关要隘,首冲到京师附近来了?”
隆安帝神色凝重,缓声言道:“正是,北虏未首破大同关,却绕道边墙而入,待得奏报传来之时,彼等己然过了紫荆关,距京师仅数十里矣。”
虽众人心中早有预备,然殿内群臣,仍不免面露紧张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