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欲惩治贾瑞与林如海,再到隆安帝态度决绝,天家父子交手相斗。
外头贾瑞布局,引得变乱丛生。
而后太上皇收手,皇上得胜。
贾瑞于外,从容将义忠亲王一脉所留根基斩除。
即便未曾尽毁,亦使宁郡王之实力大为受损。
林如海眼中有赞赏之色,却也透着些许唏嘘之意。
自今夜过后,贾家于开国一脉之中,算是彻底倒向皇上了。
自此之后,再无腾挪辗转之余地,且亦是把宁郡王一脉得罪至死了。
于此同时,亦是开罪了那义忠亲王遗于朝中的势力,还有宗室里、勋贵间、文武官员之中向着义忠亲王之人,只怕这些人对贾瑞皆是恨入骨髓了。
林如海瞧了几眼,也不愿提及这些烦心事,只说道:“今夜可是辛苦你了,过会儿还有那敬大老爷一伙人,可是要料理干净的?”
“嗯。”贾瑞点头应道,沉声道:“留不得了,留着只会招人话柄,徒添乱象。”
一笔岂能够写出两个贾字来。
即便贾瑞出身于荣府,与宁府的关系亦是亲近。
毕竟乃是贾家在京的八房之一,这出身血脉是无从摆脱的。
贾珍与贾蓉既己流放,贾瑞兼祧宁府,得了宁府的产业,也就有了宁府的身份。
若不将贾敬彻底除尽,那罪名便要落在贾瑞的头上了。
林如海轻叹了一声,说道:“想当年我赴京师赶考之时,敬大兄早己经金榜题名了。只是一步行差踏错,如今便步步皆错,再无挽回之机了。”
黛玉并未上前插嘴多言。
只是小脸略显苍白,那看向贾瑞的眼眸之中,满是担忧之色。
“姑父放心。”贾瑞笑道,“不过是顺手为之的事,须臾便可了结。”
“嗯。”林如海瞧了瞧身后的女儿,又看了看贾瑞,摇头一笑,说道:“你且赶紧去吧,如此一来,日后也少了许多纷争口舌。”
贾瑞笑着躬身一礼,深深看了黛玉一眼,也不多言语,便转身离去。
黛玉眼中隐有泪花。
他于外头厮杀不止,衣袍染血。
却依旧持枪肃立,神态平淡从容。
哪怕是在厮杀拼命之际,亦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越是这般,黛玉反倒越是心疼。
思及他年纪尚幼。
祖父母到底是隔了一层的,待到长大成人,还不知要历经多少磨难。
因家境穷困窘迫,在贾家一族之中,还被人搬弄是非。
如今更是要凭借手中刀枪,不断地拼命厮杀,方能保住眼前的富贵。
当家的男子,若不出去拼搏,家中妇人又怎能安享富贵呢?
黛玉心中这般想着,对宝玉愈发疏离了些。
想那表兄妹二人本是自幼一同长大的,黛玉也曾以为宝玉是与众不同的。
如今想来。
不过是在长辈庇佑下长大的纨绔子弟罢了。
只是不像贾琏、薛蟠之流那般喜好酒色、热衷钻营。
然其不过问世事,只知躲在内宅享乐,又比贾琏和薛蟠之流高明到哪里去呢?
“倒也无须担忧。”
林如海见女儿面上有担忧之色,说道。
心中略有些发酸,面上却笑道:“在神京之中,能叫瑞儿吃亏的,也就是赵国公府里的那只老狐狸了。既然姜太尉己然摆明车马站在皇上这一边,今夜之事,无非是将首尾料理干净,并非什么了不得之事。”
林如海又笑道:“瑞儿的官职爵位,在这般事情上,怕是不好升迁的,弄不好还会被下一道明旨训斥一番。但失了面子,却能得些里子,想必会有不少实惠。他小小年纪,自身食封八百户,再加上宁府在辽东尚有九个庄子,还有在神京和各处的商行铺子,身家己然不菲。将来娶了哪家姑娘为侯夫人,必定都是享福的。”
黛玉未曾料到,向来不苟言笑的父亲,竟有同自己说这般话的一日,当下红晕泛上耳根,也不敢回嘴,只红着脸匆匆退下了。
虽略有些狼狈,然心中却甜得发腻。
林如海面上亦是满是笑意。
心中亦有了计较。
再过些时日,待这场风波平息下去,须得暗示一下贾瑞。
叫这小子寻个有分量的媒人,带着聘礼到林家正儿八经地提亲才是。
不然整日里这小子与黛玉眉来眼去的。
便是当着自己的面,也不知收敛一二。
真真是不成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