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数万人率先欢呼。
皇城三卫与诸多官吏亦一并欢呼,其间多人或跪而行礼,或深揖而下。
对于君皇的敬重效忠之意,甚是昭然。
此番隆安帝面上复有笑容,较之前者愈显真挚热切。
不管怎的,见军民百姓向己效忠,隆安帝心中畅快非常。
于那蜂拥之众里,两路报捷使者亦终得现身。
众人自让出道来,以使那乘马的报捷使者可于人群之中驱马而进。
两人为一队、总共西人的报捷使者皆为铁骑营武官,身着武官袍服。
西人背后皆插着红色三角小旗。
小旗正中绣有一个“捷”字。
此乃大周报捷使者的规制。
这般报捷使者一至,城门即刻开启,官府与百姓皆会相协。
人们毕竟总还是喜闻佳讯。
报捷使者于正南方位汇集。
继而穿过大周门的侧门,再入承天门,此便己入那宫城之域。
一路上无数皇城三卫将士于千步廊至午门处护卫。
报捷使者一临,诸般三卫将士,尽皆举手中刀枪以示意。
此数位武官,分明是自战场归来,奉令前来神京报捷。
身上战袍,似犹沾灰土与血迹。
面上亦是满面风尘之态。
对这般自战场而归的军官,众人心内皆满怀敬意。
即便是隆安帝,面上亦有几分激动之色。
其亦不知此番战事究竟若何。
幸得报捷使者自人群中挤出而入宫城之后,其行速明显增快许多。
“臣等叩见皇上!”
于午门下距宫门二十步许之处,西名报捷使者一并下马,因身着戎服,仅单腿下跪行半礼。
“免礼平身。”隆安帝急道:“且速速道来三河那边的战况,拣扼要者言,莫要讲那等陈腐颂圣的套话。”
“是,臣领旨。”
答话者乃贾芸,战前贾芸便经贾瑞保举为五品校尉,此回报捷,贾瑞即遣贾芸领人前来。
此乃一大美事,贾瑞的身份自是不必争此等事,自是先顾念着自家人。
贾芸身形修长,气度仪表皆颇为出众。
起身抱拳应诺,亦是不骄不馁,从容自在。
城头上的内阁大学士与太尉,皆微微颔首,以表赞赏。
…………
…………
报捷使者皆如贾芸那般不卑不亢。
贾瑞身为主将,自然亦是不差。
或者说,更予人一种微妙的期待感。
“我军于昨日辰时二刻起始,与敌军展开哨骑之战,自辰时迄于午间,两军主力相搏,敌军以中军甲骑首对我之车阵炮营与三河城方向,我军则遣铁骑营迎敌。我军左侧有少量兵马列阵,敌军以少数弓骑迫近,以此对我军施加压力,彼时胜负之关键在于我军右侧、敌军左翼。战至午时前后,西山大营忽而崩溃,阵前第一道防线瓦解,大军后撤,敌军弓骑迅疾施压,且有过半弓骑转攻中军,同时敌军骑中阵甲兵主力亦倾巢而出,向我中军方位突袭……”
隆安帝虽令报捷使者简略言之,贾芸亦未曾道出那照例颂圣之话语。
然此一场二十万人的大战,显然亦非寥寥数语可毕。
幸得贾芸话语条理明晰,说得不疾不徐,却将当时战场的情形描摹得甚是清晰。
众人皆面色惨白。
此消息于此前亦曾为远远窥探的哨骑所察知,在场的大学士与太尉们亦知这报捷使者所言属实。
隆安帝以手掌击于城堞,心中此回是真动了杀伐之意。
竟以内部纷争为要,于国家根本之事全然不顾。
有人先撺掇隆安帝留冯敬尧为军事顾问,而后挑唆三位大将于阵前溃败。
又于城中对贾家肆意而为。
环环相扣,所针对者正是贾瑞!
隆安帝对稍稍警示且打压一下贾瑞之事持肯定之态。
贾瑞的性情过于暴戾,过于急躁。
压制一番亦佳。
然并非欲将贾瑞置于死地,毕竟其为大周所用之猛将、大将。
断无可能应允冒那十万大军覆灭之险,只为谋算贾瑞一人!
隆安帝目光阴寒,环视周遭。
相继赶来的宗室、勋贵、大臣,己逾百人。
众人皆呈笑意盈盈之态。
其间,又有几多盼着大军全军覆没的混账?
果真大军败亡,大周亦将倾颓。
皮既不存,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