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瑞命丁启祥所写的奏疏,两日之后便现于通政司,而后被紧急送往内阁。-白~马?书·院~ .嶵_辛?蟑¢劫~哽\新^筷`
诸位大学士于这般军国大事上不能自行决断,于是在早朝之后的御前听政之时议论此事。
隆安帝神色凝重,阅毕奏疏之后,久久未曾言语。
贾瑞的奏疏中提及自己乃是自三河途经遵化,而后迁安、蓟州、永平一带,迂回追击,方圆千里。
只是东虏多为轻骑,抛下一切奔逃,铁骑营这般的重骑兵亦是无可奈何。
追了十余日,斩首尚不足千级,这大抵便是最终的战果了。
十六七万东虏逃出边墙,绕道前往辽东去了。
贾瑞于奏疏之中,展现出极高的责任心。
欲继续率领铁骑营与炮营前往辽东,于边墙一带防备逃窜回来的东虏犯边。
毕竟东虏折损了大汗,损失惨重。
突破辽东防线对东虏而言并非难事。
就地抢掠烧杀,于泄愤之时获取物资补充,此亦是极有可能之事。
大胜之后,最怕胜后失于防范,极有可能造成更为巨大的损失。
这并非贾瑞故作危言耸听。
辽东那边仅凭一镇之力,原本便抵御不住东虏。
所幸先前东虏不愿暴露自身实力,只是小打小闹地冲进来劫掠一番。
若东虏此次折损大汗与甲兵之后。
痛定思痛,不再妄想一战而定大周天下。
而是于辽东持续侵吞土地与人丁,抢掠辽镇防御的地盘与财富。
数载之后,大周的辽东恐怕便难以保全了。
如今的大周,亦无能力与财赋支撑发动一场数十万人规模的大规模征伐。
若是如此,辽东失守不过是迟早之事罢了。
虽说辽东与社稷相较,似乎分量不足。
然失了辽东,东虏可得数百万百姓、大片耕地,还有盐矿、铁矿等紧要战略之地。
东虏之实力亦会迅猛膨胀起来。
隆安帝知晓东虏,与粗犷的北虏相较,东虏看似同类之人。
剃光头留小辫,以渔猎为生。,k-a′k.a-x`s.w^.!c+o.m,
只是这帮人的心眼颇多,性子亦坚韧,但凡认准目标,定不会舍弃。
这些人自极北之地南下,初投前明之时,见大明强盛,便隐忍下来,向大明表忠输诚。
被大明接纳安置之后,便小心翼翼地积攒实力。
至成化年间,便不安分了。
遭明军大举征伐,即成化大征伐,损失惨重之后,又安分了百年。
而后有王杲等豪杰相继而起,前赴后继,一心要自立为国,进而获取汉家土地,奴役汉民。
为达此目标,东虏虽损失极为惨重,却依旧未曾放弃。
依据多方探查得来的情报。
东虏天聪汗亡故之后,他们推立亲王多隆阿为新的大汗。
这位大汗于和铁骑营交战之时亦受了伤。
然其伤势并非致命。
这多隆阿,亦是性子强悍坚韧之人,智谋方略自然不及天聪汗。
只是如今东虏元气未损,多隆阿逃至辽东之后,是休养生息,还是继续南下,此事着实难以说定。
正因为心中极为忌惮,隆安帝心里才七上八下,一时间难以作出决断。
贾瑞如今这般行事,显然是不舍得放弃军权。
其表面的忠诚之下必定存有私心。
回到京城,被绣衣卫监视着困于宁国府,这定然不是贾瑞所期望的结果。
前往辽东,也算是发挥他的长处……
隆安帝问道:“韩卿、林卿、金卿,你们意下如何?”
韩峰当即答道:“国乱则思良将,如今这般局面,大周经不得胡虏再次大举入侵了。臣以为,当封冠军大将军贾瑞为征虏大将军,任辽东提督,位在总兵之上,专司征伐东虏之事。”
林如海眼皮微微耷拉,眼眸之中实则满含笑意。
贾瑞这一招,事先并未与他商议。
却甚是巧妙。
贾瑞先前那般跋扈不法,又有此次所展现出的统兵才能。
这般大将、勇将,回京城之后,爵位要被压制,官职更要被打压。
十年之内想要授予实职,那是绝无可能之事。/午¨4^墈·书\ \庚_歆\醉?快+
东虏威胁尚在,辽镇实力又不强,即便皇帝心中忌惮,除了贾瑞带兵前往辽镇能稳住辽镇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