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低。
因仪卫让道之事产生冲突,实是太过愚蠢。
眼前的仪卫却摆得甚是齐整。
一顶由十六人抬着的大轿停在贾政和贾琏跟前。
有侍卫掀起轿帘,里面坐着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后生,模样极为俊俏,身上穿着团龙龙袍,只是比皇袍少一爪。
“贾政拜见北静王爷。”
“贾琏叩见北静王爷。”
贾政和贾琏赶忙下拜。
若在以往,水溶定会极为谦和,说着两家乃是世交之类的话,让二人免礼。
可此时此刻,却端然稳坐,动也不动。
待贾政和贾琏行过礼后,水溶才冷冷说道:“贾政、贾琏,随本王前往忠顺王府。”
贾政心中极为不悦,却只能忍气吞声地问道:“不知王爷令贾政相随,是何用意?”
“你贾家莫不是不要那宝玉了?”北静王不耐烦地说道:“本王乃是奉皇命,带你们去忠顺王府赔罪,宝玉所犯过错便一笔勾销,放他出来。”
贾政顿感一阵尴尬与难堪。
怪不得北静王要去忠顺王府。
这两家在宗室与郡王之中分属两个不同派系,原本就不甚和睦。
看来皇上有意放宝玉,忠顺王心有不甘,定要折辱贾家一番才肯放人。
隆安帝亦担忧忠顺王做得太过,故而指派北静王这一皇差,令这位郡王亲自去操办此事。
此事若办好了,北静王心有不甘,他与贾瑞本就是生死对头。
替贾家做这等事,北静王心中极为恼恨。
却也无法违抗圣旨。
他对贾政等人态度恶劣,亦是在情理之中。
“贾政领命。”
贾政面色难看,然在强权之下,丝毫生不起反抗的心思。
北静王倒还好,本就是个空头王爷。
忠顺王乃是当年支持天子夺嫡的亲王,掌管皇城三卫之一的立威卫,手握重兵,是天子的心腹亲王,贾政觉得贾家实在不该得罪这位王爷。
贾瑞的地位日益升高,只是得罪的大人物也越来越多,也不知是福是祸。
仪卫大轿一路朝着东城行去,抵达忠顺王府之时,却见仍有一顶大轿在那里等候。
宝郡王正自轿中下来。
看来此番皇帝对化解忠顺王与贾家的矛盾颇为看重。
不单单差遣北静王前来。
连自己的爱子宝郡王也派来了。
“本王奉了旨意前来旁观,并不参与具体之事。”
宝郡王人如其名,仿佛脸上都透着宝光盈盈之气。
神态闲适,举止优雅。
较之戾气颇重的英郡王,还有满脸透着荒唐之态的诚郡王,这位郡王殿下显得成熟稳重,眼中亦有睿智的光彩。
…………
…………
“如此倒好,宝郡王辛劳了。”
“北静王才是辛劳。”
虽说二人并不相投,两位郡王表面上却极为亲厚。
贾政与贾琏等人,连上前搭话的资格皆无。
这时林之孝和赵国基等人也瞧见了贾政与贾琏,只能上前悄悄行礼,不敢言语。
贾家的排场虽不小,可贾瑞与贾芸不来,余下的族人根本没有身份与资格。
“时辰己然不早了。”北静王回过头,对贾政和贾琏说道:“随我进去吧。”
忠顺王府的人早己经等候许久了。
一路从侧门而入。
到处都是垂手侍立的宦官或者仆役,还有手持戟矛护卫的王府侍卫。
这王府较之宁荣二府要大上许多,毕竟规制有所不同,护卫的人手也多出许多。
忠顺王府的脾性不甚和善,比他兄长隆安帝还要刻薄忌刻、寡情少恩,稍有差池,便会严惩那些不合心意的下人。
每年被打死的宦官仆役最少也有十余人。
众人前行之时,分明能感受到这位郡王的行事风格。
所有人皆是面无表情,垂手站立,听不到一丝声响。
贾政和贾琏皆是头一遭进这王府,二人被眼前的声势所震慑,跟在北静王和宝郡王身后,亦步亦趋,连大气都不敢出。
二人心中对贾瑞皆有些埋怨,何苦去得罪这般手握实权的亲王。
穿过几道门庭和院落之后,终于来到忠顺王日常起居的正堂。
那正堂巍峨轩昂,西周的侍卫人员更多了。
恰在此时,一声惨叫传了出来。
这声音凄惨凄厉且悠长,简首是吓人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