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似是上天降下帮扶大周、挽救华夏危局的气运之子。
出现得甚是突兀,原先有人视其为彗星流光。
或许只是一闪而过。
不料这光芒却愈发明亮耀眼,足以刺瞎许多人的狗眼。
贾母站着,贾政与贾琏侍奉在左右两侧,搀扶着神情激动的贾母。
便是贾政和贾琏等人亦是神色激动,面上有期盼之色。
贾代儒的神情则是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他这荣国府的庶子,自幼文不成、武不就,老荣公对他极为厌恶。
长大成人之后,长兄贾代善也未曾有何照拂。
给了些钱财和一座小院,令贾代儒分府别居,自此除了节庆之类的大事,贾代儒这庶出分支与主宗便没什么深厚瓜葛了。
贾代儒愈发混得不好,后来儿子和儿媳都早早亡故。
虽谈不上一贫如洗,可过得也相当困窘。
贾瑞这孙儿,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贾珠、贾琏这些嫡脉的公子哥儿,都早早结亲了。
贾代儒心中,有自豪,有对不堪往昔的回忆,也有几分不满。
不过老人将心思藏得很深。
因到了这个时候,贾瑞身份的变化己不只是代儒这一支的事了。
这一回的晋升,看似只是从侯到公。
但在武勋之家,拥有实职国公的人家,在大周如今唯有赵国公姜家一家而己。
姜家是何等地位,族中子弟的发展情形,哪一样不是众人瞧在眼里的?
一般的人,莫说是招惹姜家的嫡系子弟,便是姜家的外围、姻亲,又岂是寻常之人敢去招惹的?
老姜头己是过了今日不知明日的风烛残年之人。
贾瑞才多大年纪呢?
到了这个时候,众人才想起来,贾瑞连亲事都还未曾定下呢!
许多人的目光,便朝着黛玉扫了过去。
黛玉也知晓众人的意思,脸颊微微泛红,却依旧落落大方。
毕竟能在此刻瞧见她的,哪怕是在大街上,那也多半是关系亲近的亲族。
她是林家之人,身上也有一半贾家的血脉。
一旦与贾瑞结亲,可真是亲上加亲了。
而在贾母等嫡脉之人看来,贾瑞此前一首是桀骜难驯,对主脉缺乏敬重认可。
有了黛玉,便算是在两者之间真正架起了桥梁,贾家不只是跃升,而是真正融为一体了。
宝钗和湘云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当然,这关注之力不算太大。
与黛玉相比,她们的可能性可就小得多了。
探春悄悄对黛玉说道:“今日这般荣光,未来的大嫂子要不要赋诗一首?”
迎春因贾瑞解决了孙绍祖之事,又知晓贾瑞对她们的态度,此后也一改往日木讷的性子,变得活泼多了。
当下便笑道:“那恒王的诗就很不错,不如咱们来一首关于瑞哥哥破虏的诗,由咱们未来的嫂子先起个头儿?”
“我把你们这些烂了嘴的……”黛玉被左一个右一个“嫂子”叫得急了,回过身就要去撕打探春和迎春。
惜春年纪小,不敢言语,只在一旁笑了起来。
李纨和尤氏带着笑意前来劝解,两位年轻妇人面上皆带笑容。
李纨是为贾家的跃升而欢喜,这对兰儿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尤氏则对贾瑞满怀感激之情。
贾珍被流放,很难说是否是贾瑞在背后捣鬼,但至少表面上与贾瑞并无干系。
而贾珍之死,乃是贾蓉在其中作祟,这是确凿无疑的。
贾蓉虽死在贾瑞之手,可他又非尤氏亲生儿子,尤氏不过是填房罢了,与邢夫人一般,地位甚是尴尬。
而贾瑞对待宁府,只是立下规矩,管理奴仆、外事以及安全护卫之事。
内宅之事,依旧交予尤氏与可卿料理。
对尤氏而言,如今的生活比起贾瑞没来的时候,反倒轻松省事了许多。
她对贾瑞,自然是满心感激。
原先贾珍父子被扫地出门之时,尤氏最担忧的便是自己也被撵出去。
如今真是谢天谢地。
贾瑞得以上升,她也着实是真心欢喜。
起码贾瑞的地位越稳固,尤氏的后半生便无需发愁了。
一旁的可卿,一边瞧着黛玉几人嬉笑玩闹,一边留意着贾母那边的动静,一边还得听着城头上宣谕的内容,可把这小媳妇忙得不可开交。
贾瑞回来的头一件事,必定是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