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这可真好。′j\i¨n+g¨w_u\h·o,t¨e~l′.?c?o\m*”
杨达亦仿若置身梦中一般。
他一路只想着回家,虽说途中瞧见不少骑兵飞驰而过,张贴文告,可杨达不识字,也无那闲心思去打听。
哪曾想他赶路之时,辽东此地己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先进来给大将军的牌位行个礼。”
杨达身上还贴身带着剩下的二两多碎银子,另有十来个高粱饼子,本是打算带回家给父母吃的,银子留着以备急用。
如今看来是用不上了。
进屋之后,正中间的木供桌己然破旧不堪,新制的大将军神主牌位正摆在最中间的位置,一个铜香炉是这杨家最值钱的物件,此刻也放置在神主牌下方。
这牌位想必是近来辽东最紧俏之物了。
贾瑞扳倒将门之后,查抄了众多的粮食和各类物资。
金银与各类值钱之物皆交至行营,而后落入贾瑞之手。
大量的粮食则分发给了城市与集镇中的贫民。
在夏收之前,至少几十万石粮食发放下去,单只这一项德政,不知有多少在温饱边缘挣扎之人要为贾瑞供奉长生牌位。
众人不停地朝着发粮的将士叩首下跪。
几石粮食发下去,收获的便是各家各户的忠心。
那些孩子,黑瘦黑瘦的,瘦得犹如骷髅一般。
辽镇这里,三年间被东虏抢掠两次。
将门掠夺一回。
官员征税时搜刮一回。
胥吏下乡又搜刮一回。
那些士绅与恶霸还要再搜刮一回。
既要与严寒和老天抗争,又要和这些数不清的虎狼之辈抗争。
许多人宁愿流落到山林中做野人,其缘由便在于此。
贾瑞发粮之后,沿途的民心毫无任何犹豫迟疑,即刻都归向这位新上任的大将军、大总管了。
或有人会说,大将军这是在蓄意邀买人心。′s·a~n,s+a^n_y+q/.-c*o*m+
然这般简单的邀买人心之法,先前朝廷与辽东将门,哪一方曾做过?
贾瑞不但做了,且做得极为妥帖。
杨达毕恭毕敬地朝着贾瑞的长生牌位叩头。
那牌位上所刻的字,他也不认得,只知是长长的一串。
中间“贾瑞”二字甚是眼熟,因那些官府文告之末,总是有这两个字。
瞧见这两个字,杨达莫名地心中一阵安稳。
“这是咱们自家收获的粮食。”
杨达之父指指堂屋里用芦苇编成的粮囤,囤里金黄色的粮食堆得快要满溢出来了。
“这边的是大将军发下来的,说是先前大伙过得太苦了,给大伙一些补偿。”
右边的粮囤里粮食较少,却也有十几石了,而且多是小麦和谷子。
这些打出来可都是精粮。
岂是高粱或小米、黑豆等杂粮可比的。
“这些是玉米和番薯的种子。”
杨父朝着角落指了指,笑道:“大将军说山东和北首隶那边有不少人家种了,这些作物耗水少,耐旱得很,种在咱们的坡地上更为适宜。”
杨达道:“俺也听说了,这附近人家都打算种这些了。”
番薯和玉米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推广开来的,也致使天朝人口大幅增长。
其好处在于这些作物耐旱且产量高,能让所有人都有饭吃,不至于因贫困饥饿而死。
其坏处便是人口增长过快,使得人均耕地急剧减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所谓的康乾盛世之时,天朝人均的主食摄入量、肉类与蛋白质摄入量都远远不及,甚至还比不上明朝万历时期。
盛世之中造反之事接连不断,到乾隆晚期更是爆发了白莲教的大规模起义。
而后又有天理教起义等一连串的起义之事。
农作物的多样化及其推广,无疑是件好事。·求~书?帮- ~追.最,歆-彰.洁!
然贾瑞觉着,不光是要让人活下来,还得活得富足。
唯有富足了,才可谈及教育之事。
而后才是礼仪、卫生习惯。
这些方面都提升之后,尊严便随之而来。
尚武的习俗,断不可能由一个孱弱且连饭都吃不饱的民族所保有。
贾瑞要做的事情极多,如今不过是个开端罢了。
“那咱们种上西十亩也就差不多了。”杨达的心境全然好转了,望着眼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