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红楼:宁荣两府大当家 > 第251章 大肆购买,统一定价

第251章 大肆购买,统一定价

的会减价,其余的说出多少便是多少,一律不讲价。”

这不讲价之事倒也颇为新鲜。

许多人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不少自恃精明、擅长砍价之人,费尽了半天的力气,结果竟是一分银子也未能砍下……

此处的伙计与掌柜,态度甚是良好,一首面带微笑,说话也极为客气。

显然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

只是在价格上,也是寸步不让。

这其实是贾瑞的意思,按薛蟠和薛家那些老派生意人的做法,便是依照客人的需求、钱包的丰厚程度,以及经验和耐心来分别对待。

有经验的老掌柜,一眼就能瞧出哪个客人能出高价,哪个客人只要赚些钱就成。

贾瑞却觉得没有必要。

他所定的毛皮价格、田亩减租之事,这些都会让地方变得富足。

大量采买牛马猪羊之事,会令百姓愈发富裕。

至于农具与生活用具这些必需之物,将毛利定在百分之五十即可,此价格不必因百姓富裕便上调,却也不会下降。

若是贫民,自可有各类招兵、鼓励开荒、租佃等计划予以帮扶。

如此,便无需在商业之举上关照任何人,既不谋求暴利,亦不因任何群体而降低利润。

若是在平原之地或者靠近内地之处,百分之三十的毛利便足矣。

只是这些用具亦是从内镇调拨购置而来。

贾瑞先行垫资,再用西轮大车运送,百分之五十的毛利润并不算高。

实则,若非有西轮大车,这些牲口与铁器用具的价格,还得再高出三成到五成。

定下利润率之后便不许还价,虽说扫了许多人的兴,却也省却了诸多的时间与人力成本。

有经验的掌柜用以统筹计算并掌管大区之事,在这一片地域仅有数位掌柜,众多新入行的伙计只要懂得算术且擅长书写,便能够胜任了。

先前商业模式做得最为出色的当属晋商,只是贾瑞自是不可能去与那些晋商较量商业底蕴和人才储备。

如今这般做法最为适宜,亦最是节约成本。

诸多产品的销售模式皆为套装式,核心皆己模块化,搭配出售既增添了利润,又节省了人力成本。

这些法子,贾瑞道出之时,薛蟠与那些薛家商行的老掌柜都惊住了。

在这个时代,此等做法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对这些宽甸的山民而言,在此处的购买之举亦是充满了新鲜感。

…………

…………

过了那还价的劲儿,见众人皆须按所标价格给付银两后,众人只觉倒也省心省力。

自此之后,所有货物皆这般明码标价,其实于许多拙于言辞、不会探听货品价钱、不会比较,亦不擅砍价之人而言,这无疑是个大好消息。

亦有少数精明之人未曾购买。

他们原是打算去往凤凰城或者连山关那里探问一下价钱。

待他们到了地方才发觉,除了本地货物不全的商人价格有所不同之外,但凡有这些关内来的好物的商行,皆隶属于辽东垦拓公司。

并且售卖的模式与价格亦是全然相同。

不论东西南北,任何隶属于公司之下的商行,其运作模式亦是毫无二致。

甚至连货品的摆放之处、伙计们的说辞、掌柜们的经营模式,亦是全然一样。

此乃贾瑞得自后世的经验。

于这个时代,此乃价值万金之物。

…………

…………

买了牲口牲畜与铁器之后,杨达一家方才发觉银两不够了。

此处还售卖从关内进来的良种。

这个年代的种植,一般都是农家自行留种,几代之后,种子便相当弱化了。

若想要良种,还有本地极为稀少的番薯、玉米种子,杨家人手头的银钱便不够用了。

何况此处还有杂货铺子。

且莫说妇人喜爱的胭脂水粉与小镜子之类的物事。

还有花布、厚实的棉布、制成的靴子、被褥,以及各类瓷器、餐具、茶具,这些东西在寻常人眼中己然是奢侈品了。

即便这些能够忍住不买,可布匹、棉花、种子,这些仍旧是生活必需品。

甚至那来自关内山东的上等好烟叶,也让不少人眼热。

待到杨达一家与众人于黄昏时分离开时,各人或多或少都写了张欠条。

并无利息,待明年夏初之时,以粮食抵账便罢。

或是参与辽东垦拓公司之警备部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