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儿郎也是人,是人,就要有家。\7^0\0′t?x,t/.`c/o?m′
军营之中,戚弘毅决意要为项人尔与李诗诗二人办一场婚礼。
自周勐接令为项人尔李诗诗二人筹备婚礼,便非要拿出一堆红色和绿色的纸张,分给项人尔与李诗诗,让他二人立刻写“文定”,权作定婚。
且要求三日之内,李诗诗须搬出军营,另谋他处居住,不得与项人尔相见。
旁人都说军中婚礼,一切从简便可。
周勐却是个一根筋的实在人,只说婚礼是一辈子的大事,若依着老人家的旧制,须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方可,如今只是互换文定,已然从简了。
又说他老家中逢着夫妻不和,女方只消说一句“我有红绿书纸”,管教男方服服贴贴。虽说咱监军定不会负了李姑娘,但两人既定终身,便是生死荣辱与共,岂可儿戏?
尽管条件不足,却要尽量按规矩办事,才显得庄重。
既如此,便只好由周勐全权安排。
项人尔挥毫提笔,在纸上写道:
竹马配青梅,两小无猜疑。
檐下共读书,欢娱在一夕。
一旦负家仇,相去从此辞。
从军万里行,渺渺无归期。
长夜长相思,望北泪泫泣。
十年未回乡,一朝归故里。
念念不敢忘,孤城待痴女。
相随行南北,同行奔东西。
生离复死别,相守不相离。
今当求此女,并蒂结鸳侣。
生生复世世,此心终不移。
生当长相守,死当长相忆。
写完后,用红纸认真包好,郑重的交给李诗诗。
李诗诗看过,细眉微蹙,虽说这小诗情真意切,却总隐隐绕不过一个“死”字,总觉得不吉利。
可转念一想,她的项人尔毕竟是军伍粗人,让他咬文嚼字,才是难为了他了。
于是便收下书信,算是答应了项人尔的求婚。
接下来,便是互赠聘礼嫁妆。
项人尔身无长物,只将身上锦衣刀解下,用双手捧着,郑重地交给李诗诗,道:“小诗,此刀以你命名,随我征战多年,今将它赠予你,只望它能护你一世周全。”
李诗诗收下佩刀,抱在怀中,将骏马红鸯当做嫁妆,回赠给项人尔,道:“宝马配英雄,人尔,愿这宝马能在沙场中,保你平安。”
随后,按照周勐的要求,李诗诗暂时搬出军营,找了宁海卫附近一处客栈居住。
李诗诗孤身来此,同行而来的白震山陈忘等人便自然而然地作了这姑娘的“娘家人”,也都一同搬出,为李诗诗筹备婚礼。
展燕和芍药陪着李姑娘一起去找了宁海卫附近最好的绣娘,为她赶制了一件大红绣金的嫁衣。
而后,一行人安心住在客栈里,便只等着项人尔前来迎亲。
周勐那边,三天来更是忙的是不亦乐乎,不敢有丝毫怠慢。
凭着参军前父母为自己和童养媳举办婚礼的流程规矩,周勐命手下采购了牛羊鸡鸭等三牲六畜,红烛红帐等嫁娶之物,另外还有新婚用的大红被褥,蜜饯干果等等,凡他能想到的,尽皆备足。-1¢6·k-a-n.s!h·u_.¨c¢o!m_
除此之外,还令将士将项人尔的寝室布置成婚房,红烛红帐,大红喜字,一派喜气。
小炮儿张博文也没闲着,做了些烟花爆竹,以作锦上添花之用。
结婚嫁娶,怎可少了花轿。
不过这也难不住周勐,军中将士多奇才,他们自行上山伐木,制作了一顶世间独一无二的八抬大轿,要的就是一个宽敞舒适。
待一切准备完毕,不知不觉三天已过,到了迎亲的日子。
这一天,李诗诗起了个大早,早早梳洗装扮,穿好了大红的嫁衣,等待项人尔来接。
待那李诗诗姑娘走出闺房,白震山、杨延朗、展燕、芍药四人都瞪大了眼睛,看来人靠衣装果然没错,那李诗诗姑娘平日里就是个清冷绝尘的大美人,如今一番打扮,更是惊艳无比,非言语所能描述,倒叫人想起一句诗:“世间哪有此绝色,必是天女坠凡尘。”
这句诗原是京城一闲散王爷朱潇煊形容梦中所见,用在此处倒是较为贴切。
李诗诗起的虽早,却迟迟不见迎亲队伍,从朝阳初升到日上三竿,无论李诗诗如何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