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群不速之客。为首的是个身着洋装的佛郎机人,自称是利贝拉修士的后人,名叫安德烈。他带着一队人马,表面上说是来考察银矿遗迹,实则对汞溪中的黑汞和银斑米虎视眈眈。
“这些都是我们威尼斯的技术结晶,理当物归原主。”安德烈站在汞溪畔,眼神贪婪地望着溪水,“还有那些能照见人心的米,若是能带回欧洲,定能引起轰动。”
村民们自然不肯答应,他们手持农具,将安德烈一行人团团围住。“这里是周匠魁用命守护的地方,容不得你们这些外乡人胡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大声呵斥道。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轮圆月被遮得严严实实。汞溪中泛起巨大的涟漪,水面上渐渐浮现出周墨离的身影。他手中的罗盘光芒大盛,银色的光芒化作一道道屏障,将佛郎机人死死困住。
“技术本无错,错的是人心的贪婪。”周墨离的声音在汞溪上空回荡,“利贝拉修士的悲剧,你们还要重演吗?”
安德烈等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吓得脸色惨白,纷纷跪地求饶。待周墨离的身影消散后,他们灰溜溜地离开了汞溪,再也不敢打这里的主意。
此事过后,村民们对周墨离越发敬重。他们在溪边修建了一座小祠堂,供奉着周墨离的画像。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前来上香祭拜,祈求他继续守护这片土地。
而那些生着银斑的米,也成了村里的“圣物”。遇到邻里纠纷、难以决断的事情时,大家就会聚在一起,煮上一锅银斑米粥。在粥面的倒影中,真相往往一目了然,矛盾也随之化解。
岁月流转,汞溪的故事越传越远。有人从千里之外赶来,只为亲眼看看这片神奇的土地,喝一碗能“照见人心”的粥。而周墨离的身影,依然会在月圆之夜出现在汞溪畔,手持罗盘,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守护着技术与人心之间那道脆弱却坚定的防线。
多年后,一位云游四海的书生路过汞溪。听了村民们的讲述,他感慨万千,挥笔在祠堂的墙壁上写下一首诗:
“汞溪粼粼映月光,银稻颗颗照心肠。
匠魂千载犹守护,莫让贪念毁四方。”
这首诗,成了周墨离故事最好的注脚,也成了后世永远的警示。每当夜幕降临,汞溪两岸的灯火亮起,仿佛是无数双眼睛,与天上的明月、溪畔的幽光一起,共同守望着这片土地,守望着那份永恒的信念与善良。
汞影千秋鉴
福建银矿的矿洞深处,凝固的汞液如同时间琥珀,封存着四个截然不同却同样惨烈的身影。利贝拉修士保持着癫狂大笑的姿态,金丝眼镜扭曲地挂在脸上,右手仍死死攥着那把青铜钥匙;风魔小夜叉凝固在自毁式攻击的瞬间,独眼圆睁,十二面微型汞镜永远定格在破碎边缘;无颜的头骨漂浮在汞液表层,空洞的眼窝中,幽蓝火焰虽已熄灭,却仿佛仍在诉说着永不餍足的贪欲;而陈九将军刀插入地面,身体前倾的姿势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凝固的银灰色皮肤下,依稀可见最后一刻守护的决绝。
万历四十年的元宵夜,汞溪村的老榕树下,围坐着一群听故事的孩童。李阿公吧嗒着旱烟,望着远处矿洞方向闪烁的银光,缓缓开口:\"娃娃们,今儿个就给你们讲讲矿洞里那四个影子的故事。\"
\"第一个影子,是个蓝眼睛的洋人,叫利贝拉。\"李阿公吐出一口烟圈,\"听说他年轻时,在威尼斯的工坊里是顶顶厉害的机关术师。他画的图纸能让铁鸟飞上天,能让水车自己打水。可后来,他心里长了根贪婪的刺,总想着把最厉害的黑汞机关据为己有。\"
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其中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怯生生地问:\"阿公,黑汞很厉害吗?\"
\"厉害得很!\"李阿公神色凝重,\"那黑汞就像有生命的魔鬼,能腐蚀钢铁,能钻进人的骨头缝里。利贝拉为了研究它,不惜偷运禁品,还和倭寇勾结。他说什么'这些技术不该属于野蛮的东方',可他忘了,技术本身没有对错,错的是人心。\"
\"后来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追问。
\"后来啊,他在矿洞里设下自毁装置,想把一切都毁掉。\"李阿公叹了口气,\"当周墨离匠魁阻止他时,利贝拉疯狂地大笑,说这是'为了更好的世界'。可他不知道,被贪欲蒙蔽的双眼,永远看不到真正的世界。\"
火堆噼啪作响,李阿公又说起了第二个身影:\"那风魔小夜叉,本是东瀛来的忍者。他的镜杀阵厉害得很,十二面汞镜能分出无数个幻影。可他为什么这么拼命?就为了证明自己是最强的。他追求力量,却忘了力量要用在正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