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圈着,旁边画着个斗状的器械,像门被截断的火炮。三天前,那个幸存的传教士在弥留之际,用沾血的手指在他掌心画了个“斗”字,说商栈的地下室藏着“会飞的炮管”。
通往地下室的入口藏在酒桶后面。赵莽移开沉重的橡木桶,露出个仅容一人通过的铁梯,梯级上的锈迹沾了满手,像干涸的血痂。他往下爬了三级,就听见下面传来金属摩擦的尖啸,比护城河底齿轮的嗡鸣更刺耳,带着股说不出的暴戾。
地下室亮着盏马灯,昏黄的光线下,二十多个铁架整齐排列,每个架子上都摆着零件:被锯短的炮管只剩三十厘米长,断面被打磨成漏斗状;原本佛郎机炮的膛线齿轮堆在木箱里,其中几个赫然是12齿的版本,缺口和螺旋纹的特征与蜡模分毫不差;最触目的是墙角的铁链,细如发丝,却闪着冷光,链节处的卡扣正好能卡在齿轮的轴心上。
赵莽拿起个斗状炮管,内壁的膛线还带着新鲜的切削痕迹,螺旋角30度,和颈椎骨上的印记完全吻合。他试着把12齿齿轮嵌进去,齿轮转动时,斗状炮管的内壁突然弹出三个小钢爪,像花蕊里藏着的毒刺。
“这是用来固定颈部的。”他喃喃自语,指尖碰到钢爪内侧的倒刺,瞬间被划出血痕——倒刺的角度设计得极为刁钻,一旦刺入皮肉,只会越收越紧。*r·a+n′t?x¢t../c¨o¨m¢
这时,墙角的铁砧上,放着张揉皱的图纸,上面用西班牙语标注着装配步骤。赵莽虽然看不懂文字,但图上的结构一目了然:斗状炮管是“头”,12齿齿轮是“心脏”,细铁链是“尾”,扳机藏在铁链末端的木柄里。组装完成的器械,像个带着长尾巴的黄铜漏斗,正是传教士描述的“血滴子”。
马灯的火苗突然晃了晃,照亮了墙上的挂钩,上面挂着几副用过的铁链,链节处沾着暗红色的污渍。赵莽用镊子取下一点样本,在随身携带的检测纸上擦了擦,试纸立刻变成深紫色——和护城河底泥土里的马钱子碱反应一致。
他突然想起那些被打捞上来的齿轮残片,残片的轴孔处有细微的链节划痕,原来当时这些残片不是单独存在的,是被铁链拖着在河底摩擦的结果。
“远距离投掷……”赵莽拿起木柄扳机,轻轻扣动。斗状炮管里的齿轮立刻高速转动起来,发出熟悉的高频嗡鸣,12齿的齿轮在斗口形成一圈旋转的刃口,第七、八齿的缺口处,果然喷出细小的气流,带着股金属被加热的味道。
他走到地下室的窗口,外面是片空旷的院子,正对着商栈后的小巷——五百年前,元化就是在那条巷子里被截杀的。赵莽模拟投掷的动作,想象着血滴子在空中划出的弧线:木柄握在手中,铁链甩出,斗状炮管准确套住目标颈部,齿轮转动切割的同时,钢爪刺入皮肉固定,最后扣动扳机回收铁链,连人带头颅一起拖回——那些被改短的炮管、加密的齿轮、带倒刺的铁链,全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设计的。
角落里的木箱突然发出响动,赵莽立刻吹灭马灯,躲到铁架后面。黑暗中,传来沉重的脚步声,还有西班牙语的低声交谈。
“那批12齿齿轮必须在月底前运走,”一个粗哑的声音说,“辽东的订单催得紧,他们要用来对付蒙古人。”
“但上次那个军医……”另一个声音带着犹豫,“他看到了不该看的。”
“所以才要演示血滴子的威力,”粗哑的声音冷笑,“让那些中国人知道,什么叫顺者昌逆者亡。”
脚步声渐渐远去,赵莽从铁架后探身出来,借着窗外的雪光,看见木箱里堆满了刻着枫叶标记的铜牌——和之前在墓里发现的“神机营掌号”铜牌一模一样。原来元化不仅是军医,还是潜伏在神机营里的探子,他发现了西班牙人用佛郎机零件改造杀人武器的秘密,才招来杀身之祸。
他小心翼翼地将血滴子的零件画下来,尤其是齿轮与铁链的连接结构。画到第七、八齿的缺口时,突然明白这个设计的另一重作用:当铁链回收时,缺口会卡住头颅的颈椎,防止脱落——那些从河底打捞的残片上,之所以有那么多磨损痕迹,是因为它们在拖着头颅穿过护城河时,被反复撞击造成的。
离开地下室时,赵莽带走了一个12齿齿轮的毛坯。毛坯的内侧刻着个极小的“m”,是墨西哥银矿的标记,和齿轮残片的金属成分完全对应。雪粒子落在齿轮上,很快融化成水珠,顺着齿牙的螺旋纹流淌,像极了血液流过的轨迹。
回到住处,小周正在拼接血滴子的三维模型。屏幕上,斗状炮管、12齿齿轮、细铁链和木柄扳机渐渐组合成完整的凶器,转动时的模拟动画里,齿轮切割颈部的角度和深度,与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