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1009

大明锦衣卫1009

画的光影与符号,藏着的不仅是银矿的秘密,更是人类文明的共通之处——无论用神话还是公式,用鳞片还是算筹,探索真理的脚步从来一致。

船过赤道时,赵莽取出金片对着落日观察,鳞片反射的光在甲板上拼出二十组符号。他忽然明白,玛雅人将智慧藏在神话里,或许不是为了保密,而是为了让知识能跨越语言,永远流传下去——就像羽蛇神的光线,终会照亮每个渴望求知的心灵。

金字塔顶的水晶

赵莽的手掌按在金字塔顶端的石板上时,正午的阳光正沿着塔身的阶梯流淌。玛雅壁画上的指引在此刻显露出意义——“羽蛇神的眼睛在太阳直射处”,而石板中央的凹槽,恰好与金面具的轮廓严丝合缝。

“往左转三格。”阿武数着石板边缘的刻痕,那是二十进制的数字标记。当石板转动到第三格,地面突然发出“咔嗒”声,金字塔顶端的石盖缓缓移开,露出个深约丈许的竖井,井壁的石英石在阳光下泛着莹光。

“是水晶矿!”赵莽用绳索吊下去,指尖触到那些半嵌在岩壁里的晶体时,忽然想起《九章算术》的“勾股”篇:“勾三股四弦五”。他取出卷尺测量水晶的天然角度,棱边与底面形成的夹角不多不少,正是三十度。

阿武举着火折子凑近,水晶的断面在光线下折射出完美的光谱。与之前的水晶棱镜不同,这些天然晶体的棱边毫无瑕疵,折射的七色光带清晰如刻,塔斯科银的淡金色光谱落在580纳米的刻度,波托西银的铅灰色则精准停在560纳米。

“比咱们打磨的准十倍。”他惊叹道。赵莽将金面具贴在水晶簇上,面具额头的符号与水晶折射的光谱瞬间重合,二十组数字在光带里浮动,像游弋在彩虹里的鱼。壁画上说的“羽蛇神划分银矿”,原来指的是水晶折射的光谱将不同矿源精准区分。

金字塔下传来西班牙人的脚步声。他们举着望远镜观察塔顶,显然也发现了水晶矿的反光。赵莽迅速将最纯净的几块水晶藏进鹿皮袋,这些晶体的折射角度完全符合勾股定理计算的三十度,是制作“完美分光仪”的绝佳材料。

“西洋人用几何算角度,咱们用勾股定理,算出来的结果一样。”赵莽摸着水晶的棱边,想起在马尼拉见过的欧式几何课本,里面的三角形定理与《九章算术》的勾股术,在测量角度时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玛雅祭司带着工匠赶来,他们用黑曜石工具小心地开采水晶,每块晶体都用棕榈叶包裹,避免磕碰损伤棱边。祭司说这些水晶是“羽蛇神的骨骼”,千万年来吸收日月精华,才形成如此完美的角度——其实是地质运动中,晶体在特定压力下自然生长的结果。

赵莽教工匠们用算筹计算水晶的最佳切割角度:勾三、股四、弦五对应的直角三角形,其锐角正是三十度与六十度,刚好适合分光。当西班牙人用复杂的公式计算时,玛雅工匠已用算筹摆出了同样的角度,效率快了数倍。

完美分光仪制成的那天,恰逢血月。赵莽将水晶棱镜对准血月,月光穿过晶体,在金字塔的石壁上投下道血色光谱。金面具上的符号在光谱中显露出最后的秘密——二十座银矿的分布,恰好组成个巨大的勾股三角形,塔斯科与波托西是两个直角边的端点。

“是矿脉的整体布局图。”阿武在地上画出三角形,用算筹算出斜边的长度,“按比例换算,这条主矿脉长千里,比西班牙人已知的矿脉大十倍!”赵莽忽然明白,玛雅人为何将水晶矿藏在金字塔顶——只有从这个制高点,才能看到矿脉的整体几何结构。

西班牙人终于攻上金字塔,却发现塔顶的水晶已被转移。他们对着空荡荡的矿洞咒骂,却不知真正的宝藏是藏在水晶里的知识——无论是勾股定理还是几何,无论是二十进制还是十进制,终究是丈量世界的工具。

赵莽将完美分光仪交给玛雅工匠保管。仪器的底座刻着两行字:“天工开物,勾股定形”,左边是汉文,右边是玛雅文。祭司说要在塔顶建座天文台,用这仪器继续观测银矿的光谱变化,传承先民的智慧。

离开尤卡坦半岛时,赵莽最后望了眼金字塔。正午的阳光照在塔顶,水晶矿的反光在云层里形成道彩虹,像座跨越山海的桥梁。他忽然想起《九章算术》序言里的话:“虽九章所载,未能备举”,原来真正的学问从不是书本里的教条,而是天地间的活知识。

回程的船上,阿武总对着水晶棱镜发呆。透过晶体看海面,波光粼粼的海浪变成了光谱组成的彩带,美丽又神奇。赵莽告诉他:“这世界的道理,就像这棱镜,换个角度看,总能发现新的风景。”

金面具在木箱里与水晶相撞,发出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