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1012续

大明锦衣卫1012续

面具与汞银的共振

一、新增的亮星

崇祯十六年的大暑,泉州港的暑气像团湿棉絮,闷得人喘不过气。/%咸%(鱼[ˉ]看?书¥@ ·追?-+最@新!章′节2$赵莽在验房里摆弄着新炼的汞齐银——这次特意保留了三成汞,为的是测试它与黄金面具的反应。当银锭离面具还有三尺远时,水晶眼窝投射在墙上的星图突然抖了一下,像水面被投进石子。

“爹,快看!”二郎正用算筹记录星坐标,笔尖悬在纸上忘了动。星图的边缘,猎户座左下方凭空多出颗亮星,光芒虽弱,却稳定得像枚钉子钉在墙上,“之前的星图里没有这颗!”

赵莽把银锭往前挪了寸许,那颗星立刻亮了三分;往后退,星芒就暗下去。他换了块纯银锭靠近,星图毫无变化;换块汞含量更高的银锭,新星的光芒竟泛出淡淡的蓝晕。“是汞在起作用!”他忽然想起玉玺粉末与汞的共振,“汞齐银的磁场在触发面具的新反应。”

门多萨的学生安东尼奥恰好来访,看到新增的亮星突然惊呼:“是比邻星!”他从行囊里掏出欧洲最新的星表,指着其中一页,“去年天文学家刚确认它的位置,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距离只有4.2光年!”

赵莽让二郎用换算盘计算新星的坐标。玛雅体系里显示为“3·21”,转换成赤道坐标是赤经14时29分,赤纬-60度50分,与安东尼奥星表上的记录分毫不差。更奇的是,当银锭静止时,星图上的比邻星会缓慢闪烁,频率竟与验房里磁石的震颤一致。

“不是简单的反光。”赵莽用磁粉在地上撒出磁场线,汞齐银靠近时,磁场线像被吸引的发丝,纷纷指向黄金面具的水晶眼窝,“是汞银的磁场与水晶的星际射线在共振,就像两根琴弦,拨动一根,另一根也会发声。”

二、频率的关联

安东尼奥带来的光谱仪,测出了比邻星坐标的另一个秘密:水晶投射的星光频率稳定在142.1赫兹,像个精准的钟摆。“这频率在欧洲被称为‘宇宙的基准音’,”他指着仪器上的波形,“很多恒星的射线频率都与它相关。”

赵莽的手指突然停在《跨卷伏笔》的抄本上。那上面记载着玉玺光带的异常:“玉玺在月光下会发出淡金光带,其振频若计数,当为百四十有二点一。”他让二郎用算筹计算:比邻星距离地球4.2光年,4.2x34≈142.1——两个数字竟存在微妙的倍数关系。

“142.1是比邻星距离的百分之一!”二郎的算筹掉在地上,“这不是巧合!汞银与面具的共振,把恒星距离转化成了频率,就像用尺子量长度,却读出了重量,两者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面!”

帕查库特克的祖父手稿里,有段被虫蛀的文字此刻突然清晰:“银与星的对话,用距离作词,以频率为曲。”他把这段文字与光谱仪的波形对照,发现文字的断句节奏,竟与142.1赫兹的波形完全同步。

赵莽取来玉玺仿制品,让它与汞齐银、黄金面具形成三角。奇迹发生了:玉玺的光带与水晶投射的比邻星光芒连成一线,光带的闪烁频率与星芒的频率叠加,在墙上投下明暗相间的条纹,像某种密码在流动。

“是能量的传递!”安东尼奥的眼镜反射着光带,“汞银是放大器,面具是接收器,玉玺是转换器,三者一起把星际射线的能量,转化成了可见的光与可测的频率。”他在笔记本上画出公式:恒星距离x磁场强度=共振频率x光速,计算结果完美闭合。

验房外的蝉鸣突然停了,仿佛被这跨越光年的共振震慑。赵莽望着三者形成的三角,忽然觉得人类就像站在这三角中心的观测者,用不同的工具——玛雅的星图、中国的玉玺、欧洲的仪器——捕捉着同一个宇宙的讯息,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三、共振的意义

卡洛斯派来的学者想带走共振数据时,赵莽正在测试不同汞含量的银锭对频率的影响。他发现当汞含量超过四成,比邻星的光芒会变得不稳定,甚至扭曲成螺旋状,像被干扰的信号。

“这不是武器的数据。”赵莽挡住学者伸过来的手,“是告诉我们,万物皆有共振的频率,银与星如此,文明与文明亦如此。”他指着频率稳定的波形,“就像这142.1赫兹,只有汞银纯净、心态平和时才会出现,带着贪婪或恶意靠近,频率就会紊乱。”

安东尼奥在一旁补充:“欧洲的哲学家说过,宇宙是首和谐的乐曲。现在看来,比邻星的频率就是其中的一个音符,汞银与面具的共振,让我们听见了这个音符。”

泉州港的银匠们很快学会了用共振频率检验银的纯度。当汞齐银靠近特制的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