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对比了裁判所的双重标准:焚烧“点石成金”的手稿,却保留“汞齐炼银”的技术;诅咒“星图坐标”是异端,却用它来导航掠夺船队。“冲突的根源,在于有人想垄断知识,”书的最后写道,“而知识本该像阳光一样,照亮每个角落。”
五、真理的火焰
当佩德罗带着完整的实验日志回到欧洲时,塞维利亚的广场上,又有人在焚烧手稿。但这次,人群里响起了不同的声音——有人举着从泉州带回的图谱,大声念着上面的原理;有人展示着磁粉催化的银锭,证明这不是魔鬼的作品。
裁判所的权力在动摇。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银锭的纯度来自磁粉的配比而非祈祷,当矿工们用20进制的计时器提高效率,那些“异端”的帽子就再也戴不住了。佩德罗的弟弟用生命换来的教训,终于开始发芽。
泉州港的验房里,赵莽望着窗外的星空。黄金面具的水晶眼窝投射出的星图,与桌上的炼银图谱重叠在一起,玛雅符号与中文批注在月光下和平共处。他知道,“炼金术冲突”不会轻易结束,但只要有人坚持探索原理,有人拒绝垄断知识,真理的火焰就永远不会熄灭。
多年后,有人在塞维利亚的旧裁判所遗址上,发现了块被烧焦的石碑碎片,上面刻着半句话:“技术的价值,在于让所有人……”后面的字已模糊,但从残存的刻痕里,能看出是“平等受益”。
而泉州港的石碑,在风雨中愈发清晰。上面的“炼金术冲突”核心矛盾,成了所有文明的警示:压制科学的人,终将被科学抛弃;掠夺技术的人,终将被技术反噬。唯有尊重规律,共享知识,才能让火焰温暖世界,而非焚毁文明。
第八章 银河贸易的蓝图
银河-地球贸易对照图
一、两张地图的重叠
崇祯二十三年的立秋,泉州港的风带着新稻的清香,吹得验房里的两张地图簌簌作响。赵莽将黄金面具投射的星图拓片铺在桌上,又把《万国舆图》覆在上面,指尖沿着银河的轨迹划过,恰好落在地球上的白银贸易主航道上——从波托西到泉州的航线,与猎户座旋臂的走向完美重合。
“爹,您看这里!”二郎用朱砂笔圈出波托西银矿的位置,对应的星图坐标正是比邻星的“3·21”,“就像地上的港口对着天上的码头!”他拿来直尺量算,星图上的每条航线,都能在地球地图上找到对应的白银贸易路线,角度误差不超过三度。
赵莽让库斯科取出印加的结绳记事,将绳结的长度换算成距离,与星图、地球航线的里程并排放置。三组数据像三串咬合的齿轮:星图上“13·5”天狼星对应的航线长度,是泉州到长安的三倍,而天狼星与地球的距离,恰好是比邻星的三倍。
“不是巧合,是规划。”他铺开三丈长的宣纸,开始绘制《银河-地球贸易对照图》。先用淡墨勾勒银河的轮廓,标注出二十颗亮星的位置;再用朱砂画出地球的海岸线,将银矿标记为红色圆点;最后用金线连接对应的星与矿,整幅图立刻像张贯通天地的网。
门多萨的学生安东尼奥来访时,正赶上赵莽标注“星际港口”。他指着波托西银矿旁的批注——“地球枢纽港,对应比邻星码头”,突然惊呼:“这与欧洲天文学家观测到的比邻星宜居带数据吻合!”他带来的星表上,比邻星周围的行星分布,竟与波托西周边的矿脉走向一致。
验房外的码头,商船正在装卸银锭。赵莽望着那些堆成小山的白银,忽然明白它们不仅是贸易的媒介——当汞齐银在玉玺磁场中产生共振,释放的能量与星际射线频率一致,这不正是驱动“星际航行”的燃料吗?他在图上的汞齐银旁写下批注:“共振能量源,地球航线的‘星尘燃料’。”
二、通关凭证的秘密
赵莽用玉玺在对照图上盖下印鉴时,奇迹突然发生。玉玺的光带落在图上,沿着金线航线流动,所过之处,银矿标记的红点开始发亮,星图上的对应亮星也随之闪烁,像串被点亮的灯笼。
“是‘通关凭证’!”库斯科摸着结绳上的震颤,绳结的节奏与光带的频率完全同步,“没有玉玺的能量,地球航线与星际航线就无法确认对应关系,就像商船没有通关文牒,进不了港口。”
他展示了印加人关于“大地印章”的传说:羽蛇神给了人类一枚刻着星图的印章,盖在银矿上,就能让银锭获得“星的认可”。如今看来,这枚印章就是玉玺——它的磁场能量能激活银矿与对应恒星的共振,证明这里是“合法的星际港口”。
赵莽做了个实验:用普通磁石代替玉玺,银矿标记的红点只能微弱发光;用仿制的玉玺(不含核心矿物),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