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1012续

大明锦衣卫1012续

本地的,按地磁强度计算理论转化率,再用20进制控制加热时间,最后得到的金珠纯度,与预测结果误差不超过3%。

“这才是炼金术的真相!”老博士捧着实验日志,上面的曲线与星图的轨迹惊人地相似,“不是靠咒语和魔法,是靠对地质、天文、数学的综合理解。古代的智者们或许没说出原理,但他们的方法暗合规律。”

赵莽把实验过程制成图谱,分三部分:左侧是各地的地磁强度表,中间是20进制的时间刻度,右侧是对应的转化率曲线,三者像齿轮一样严丝合缝。“这图谱能预测任何地方的转化结果,”他说,“知道地磁强度和加热时间,就能算出能得到多少金,纯度如何。”

库斯科的结绳图谱与实验图谱并排挂着,绳结的排列与曲线的起伏完全同步。“印加人早就用绳结记录这种规律,”他感叹,“只是我们花了几百年才看懂,原来‘大地的歌唱’是有乐谱的。”

卡洛斯的使者带着图谱回到欧洲,国王组织科学家重复实验,结果完全一致。欧洲的学术期刊第一次刊登了带有玛雅符号的论文,标题是《地磁与20进制:揭开炼金术的面纱》,作者栏里并列着赵莽、安东尼奥和库斯科的名字。

实验日志的最后一页,赵莽画了幅简单的画:地球被磁场线包裹,旁边是20进制的刻度盘,中心是枚小小的金珠。他在画旁写道:“万物皆有规律,转化只是其一。人类的智慧,在于发现规律,而非创造规律。”

四、智慧的传承

崇祯二十一年的冬至,海神庙的石碑又添了新内容。赵莽让人把转化规律刻在背面:左侧是地磁强度对照表,右侧是20进制时间刻度,中间用朱砂画了道公式,连不识字的工匠都能按图索骥,算出大致的转化率。

“这不是秘密,是工具。”赵莽对前来学习的各国工匠说,“就像罗盘不是某个人的私产,这种规律也该属于所有文明。”他把实验日志的抄本送给每个人,上面详细记录了失败的案例——比如用10进制计时导致的纯度下降,用非银矿带矿石的低效率。

墨西哥的银矿按新方法改造后,不再盲目追求黄金,而是用转化规律提取伴生的稀有金属。“铂金的产量提高了五倍,比黄金还值钱。”商人带来的样品闪着银白色的光,上面刻着20进制的标记。

辽东的矿场则用规律计算最佳开采时间,当地磁强度达到峰值时才开工,既节省燃料,又提高效率。“以前炼十两银耗五两煤,现在只耗三两。”矿工们把20进制的计时器挂在矿洞门口,像尊新的“守护神”。

赵莽的验房里,那枚最初的58%纯度金珠,被嵌在玻璃罩里,旁边摆着各地送来的样品:墨西哥的65%金珠,辽东的42%金珠,欧洲的30%金珠……它们大小不一,纯度不同,却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理——规律面前,人人平等。

春风吹过泉州港,带着新炼金属的清冽气息。赵莽翻开厚厚的实验日志,最新的记录是用三种文字写的:中文、玛雅文、拉丁文,内容完全一致。他忽然觉得,这些不同的文字就像不同的地磁强度,不同的计时方式,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对规律的尊重与运用。

而那枚小小的金珠,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既不耀眼,也不卑微,像在无声地提醒:真正的炼金术,从来不是把铅变成金,而是把人类的盲目变成清醒,把偶然的发现变成必然的规律,让智慧像地磁线一样,连接起所有追求真理的心灵。

火焰中的手稿

一、焚烧的异端

崇祯二十二年的圣约翰节,塞维利亚的广场上堆着如山的手稿,火焰舔舐着羊皮纸卷,把“·”“—”“○”这些玛雅符号烧成焦黑的灰烬。宗教裁判所的修士举着十字架,声嘶力竭地咆哮:“这些蛊惑人心的炼金术,是对上帝的亵渎!”

人群里,卡洛斯的银矿主管佩德罗悄悄攥紧了袖口,里面藏着半张《汞齐炼银图谱》。就在昨夜,裁判所的修士们还在秘密召见他,用烧红的烙铁逼问赵莽的“地磁催化法”——那些声称要消灭一切“异端技术”的人,转头就把银矿的产量清单摊在他面前:“必须让印第安人用最快的速度炼银。”

广场的火焰映红了佩德罗的脸。他看见修士们把记载“20进制计时”的手稿扔进火里,却在转身时对助手低声说:“记着那个加热到360c的法子,矿里的汞总烧不干净。”这种诡异的双重标准,像烧红的铁丝烫在他心上。~看!书~屋/ _免+费/阅¨读′

三个月后,佩德罗带着秘密任务抵达泉州港。他的货船上装着欧洲的钟表和橄榄油,实则是来窃取更完整的炼银技术。当赵莽的验房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